農(nong) 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隨著大地回暖,廣袤田野顏色日漸豐(feng) 富,農(nong) 耕由南向北陸續展開,在貴州的威寧自治縣也不例外,新一輪的蔬菜種植提上日程。“現在種菜啊,可方便了,不用一天跑好幾趟地,手機上點一點就能看到地裏的情況,菜蟲、菜苗都能看。”種植戶老李說道。
產(chan) 業(ye) 發展,惠農(nong) 興(xing) 農(nong) 。一直以來,威寧堅持以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為(wei) 中心,利用當地高海拔優(you) 勢,大力發展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全力以赴做強蔬菜產(chan) 業(ye) ,讓蔬菜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助農(nong) 增收致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近年來更是積極探索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yu) 蔬菜產(chan) 業(ye) 的融合發展,圍繞種植、采收、加工、儲(chu) 存、銷售等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關(guan) 鍵環節,健全基地生產(chan) 過程檔案管理,實現對關(guan) 鍵節點的實時監管,提高基地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和管理成本,力爭(zheng) 建成全省縣級蔬菜產(chan) 業(ye) 大數據示範基地,為(wei) 其他地區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可複製的模式與(yu) 經驗。
作為(wei) 技術支撐單位,kaiyun开云真人為(wei) 其搭建了一個(ge) 蔬菜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從(cong) 政府監管和基地生產(chan) 兩(liang) 端入手實現蔬菜種植科學化、產(chan) 銷服務精準化、市場管理透明高效化。
1部智能機,基地生產(chan) 全掌握
在基地現有設施的基礎上,托普雲(yun) 農(nong) 應用大田智能監控係統、溫室大棚監測控製係統以及基地綠色防控係統,對威寧縣蔬菜產(chan) 業(ye) 的蟲情、病情、墒情、苗情/災情進行實時監測和控製。“你們(men) 看,現在在家裏我就可以看到我那些大棚裏的土壤、環境、光照這些數據,連菜長得怎麽(me) 樣都能看到呢,還可以自主調控大棚溫濕度、遮陽、卷被……”老李笑著向我們(men) 展示。
通過對產(chan) 地環境、投入品使用、農(nong) 事生產(chan) 過程控製、倉(cang) 儲(chu) 銷售、溯源查詢等產(chan) 銷過程中的關(guan) 鍵控製點進行管控,實現對產(chan) 品追溯編碼和準成確認,有力規範種植主體(ti) 生產(chan) 經營活動,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來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蹤、責任可追究”。
1塊數字屏,產(chan) 銷對接更統一
為(wei) 充分發揮大數據作用,利用大數據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助力扶貧攻堅,促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打造。托普雲(yun) 農(nong) 在威寧縣蔬菜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上建立了電子化的質量檢測檔案,對將要上市銷售的蔬菜進行質量檢測,避免問題蔬菜上市銷售。同時,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追溯統一查詢入口,快捷實時查詢農(nong) 產(chan) 品的追溯信息,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查詢到蔬菜產(chan) 地信息、生長檔案、質量檢測等信息。
通過對主體(ti) 、生產(chan) 、質檢、倉(cang) 儲(chu) 基礎數據的集中管理,搭建統一的內(nei) 外追溯平台,實現政府監管的智能化、可視化,提升政府科學決(jue) 策和風險預警能力。
蔬菜產(chan) 業(ye) 大數據平台的建設,不僅(jin) 豐(feng) 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還鼓起了當地群眾(zhong) 的“錢袋子”,成為(wei) 助力威寧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開新局的“綠色引擎”。2021年,威寧蔬菜種植麵積穩定在40萬(wan) 畝(mu) 以上,其中以縣城周圍9個(ge) 鄉(xiang) 鎮打造高標準的7萬(wan) 畝(mu) 核心基地,品種以‘三白’蔬菜為(wei) 主,還有西藍花、辣椒、香蔥、菜心等40餘(yu) 個(ge) 品種,年產(chan) 量在250萬(wan) 噸左右,年產(chan) 值40億(yi) 元左右。”威寧自治縣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主任謝洪說。
轉眼間,又是一年初夏農(nong) 忙時節,當地蔬菜種植戶們(men) 臉上洋溢著新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