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Kaiyun全站官网登录 > 秸稈還田不科學 小麥生產(chan) 受影響
玉米秸稈還田做為(wei) 發展可持續農(nong) 業(ye) 的措施,逐步得到普及並產(chan) 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實行玉米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結構,有利於(yu) 農(nong)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第二,據調查研究和科學試驗,玉米秸稈內(nei) 含氮量為(wei) 0.6%,含磷量為(wei) 0.27%,含鉀量為(wei) 2.28%,有機質含量能達到15% 左右。1250公斤鮮玉米秸稈相當於(yu) 4000公斤土雜肥的有機質含量,氮磷鉀含量相當於(yu) 18.75公斤碳銨、10公斤過磷酸鈣和7.65公斤硫酸鉀。連續2—3年實施玉米機械秸稈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0.15—0.2%,增加*磷33—45%、速鉀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單產(chan) 20—30%,從(cong) 而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和土壤汙染,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第三,利用農(nong) 業(ye) 機械進行秸稈還田還可以提高農(nong) 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減輕農(nong) 業(ye) 的勞動強度,節約時間,解決(jue) 勞動力不足問題。但是,目前蘭(lan) 考縣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應用不科學,產(chan) 生了負效應,具體(ti) 表現是:
一是秸稈還田量大。秸稈可以提高地力,增產(chan) 增效,但並非越多越好,其還田數量要根據水源和耕作條件決(jue) 定,應保證秸稈還田充分腐爛,不影響下茬耕作質量,一般還田量為(wei) 500公斤/畝(mu) 左右。而蘭(lan) 考縣玉米秸稈還田量一般都達到1000公斤以上,還田量較大,並且粉碎後的秸稈長度大於(yu) 10厘米,不利於(yu) 耕翻,影響播種。合適的長度應該在5厘米左右,同時要粉碎深翻,以提高播種質量。
二是覆蓋不及時。玉米掰完穗後,要適時用秸稈粉碎機對秸稈進行粉碎,及時深翻。在玉米成熟後,秸稈呈綠色,含水量30%以上時進行,此時秸稈本身含糖分、水分大,易被粉碎,對加快腐爛,增加土壤養(yang) 分大為(wei) 有益。而蘭(lan) 考縣目前玉米秸稈還田粉碎大多不及時深翻覆蓋,造成水分流失不利於(yu) 腐爛。
三是不補施氮肥,使碳氮比失調,秸稈本身碳氮比為(wei) 65—85:1,而適宜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wei) 25:1,秸稈還田後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與(yu) 作物爭(zheng) 奪氮素,致使秸稈分解緩慢,麥苗因缺氮而黃化,黃弱,生長不良。秸稈還田後,增施*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從(cong) 而利於(yu) 微生物的活動,滿足幼苗生產(chan) 對氮素的需要,加快秸稈分解,又可為(wei) 小麥中後期提供養(yang) 分。
四是不深翻、鎮壓。秸稈還田後,不及時深翻,使土壤變得過鬆,大空隙過多,導致跑風,土壤與(yu) 種子不能緊密接觸。土壤養(yang) 分集於(yu) 土壤表層,難於(yu) 保證小麥後期的養(yang) 分供應,影響水分下滲,田間降雨徑流量大,土壤深層蓄水小,根係發育差,降低了小麥後期抗禦幹旱和幹熱風的能力,影響產(chan) 量。據調查,今年蘭(lan) 考縣冬季遭遇多年不遇的幹旱和凍害,深翻地塊小麥畝(mu) 產(chan) 量較不深翻、不鎮壓地塊高30%,較淺翻,翻後鎮壓的地塊高15-20%。
目前,又到玉米收獲時期,根據上述存在問題,建議今年玉米秸稈還田量每畝(mu) 控製到500公斤左右,粉碎長度應小於(yu) 10厘米,在玉米收獲後,秸稈呈綠色時及時粉碎、及時深翻並撒施10公斤左右尿素。如果土壤墒情較差,應及時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