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詢熱線

19032001373

當前位置:首頁  >  Kaiyun全站官网登录  >  2008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

2008年全國草原監測報告

更新時間:2009-04-17      點擊次數:2591

草原監測結果概要

  草原生產(chan) 力與(yu) 上年基本持平 2008年全國草原植被總體(ti) 生長狀況與(yu) 上年接近。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chan) 量94715.5萬(wan) 噸,折合幹草約29626.8萬(wan) 噸,與(yu) 上年基本持平,載畜能力約23178萬(wan) 個(ge) 羊單位。

  草原保護建設工程成效顯著 與(yu) 非工程區相比,草原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6個(ge) 百分點,高度平均提高63%,鮮草產(chan) 量平均提高80%,可食鮮草產(chan) 量平均提高83%,毒雜草比例下降。

  草原超載率繼續下降 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載率為(wei) 32%,其中266個(ge) 牧區、半農(nong) 半牧區縣(旗)中,牲畜超載率大於(yu) 20%的有176個(ge) 縣(旗),超載程度較重的縣旗個(ge) 數有所減少。

  草原火災處於(yu) 曆史低位水平 2008年,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251起,受害草原麵積9895.9公頃。與(yu) 上年相比,受害草原麵積減少1523.3公頃,下降13%。與(yu) 前6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火災發生次數下降39.5%,受害草原麵積減少79.4%。

  草原鼠害程度略有下降 草原鼠害危害麵積3675.8萬(wan) 公頃,占草原總麵積的9.4%,較上年減少5.6%。內(nei) 蒙古、青海、西藏、甘肅、新疆、四川等六省區鼠害危害麵積3168萬(wan) 公頃,占全國草原鼠害危害麵積的86.2%。

  草原蟲害危害加重 草原蟲害危害麵積2700.7萬(wan) 公頃,占草原總麵積的6.9%,較上年增加53.6%。草地螟在內(nei) 蒙古中西部和黑龍江省等地區嚴(yan) 重發生,危害麵積868.7萬(wan) 公頃,是上年的6倍,是近5年平均危害麵積的5.2倍。

  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 草原保護建設工程區和禁牧、休牧區植被恢複明顯,生物多樣性增加,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顯著增強,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草原超載過牧依然嚴(yan) 重,開墾、亂(luan) 征濫占、亂(luan) 采濫挖等破壞草原的行為(wei) 仍有發生,鼠蟲災害發生麵積居高不下,沙化、鹽漬化、石漠化依然嚴(yan) 重,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草原資源狀況

  全國草原麵積近4億(yi) 公頃,約占國土麵積的41.7%。我國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幹旱半幹旱區和青藏高原。內(nei) 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yun) 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西部十二省區市有天然草原麵積約3.3億(yi) 公頃,占全國草原麵積的84.4%;遼寧、吉林、黑龍江等東(dong) 北三省有天然草原麵積約0.17億(yi) 公頃,占全國草原麵積的4.3%;其他省市有天然草原麵積約0.45億(yi) 公頃,占全國草原麵積的11.3%。

  全國天然草原共有18個(ge) 草地類,麵積從(cong) 大到小分別是高寒草甸類、溫性荒漠類、高寒草原類、溫性草原類、低地草甸類、溫性荒漠草原類、熱性灌草叢(cong) 類、山地草甸類、溫性草甸草原類、熱性草叢(cong) 類、暖性灌草叢(cong) 類、溫性草原化荒漠類、高寒荒漠草原類、高寒荒漠類、高寒草甸草原類、暖性草叢(cong) 類、沼澤類和幹熱稀樹灌草叢(cong) 類。前5位的草原類麵積之和占全國草原總麵積的55.2%,第6-10位的草原類占20.8%,其餘(yu) 8類及零星草地占24%。

  草原植被生長狀況

  2008年牧草生長季節全國大部分草原地區氣溫正常偏高,降水量正常偏多,但空間分布不均,局部幹旱,全國草原植被總體(ti) 生長狀況與(yu) 上年接近。

  氣候狀況 全國大部分草原地區在5-9月氣溫正常偏高,熱量充足。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市西部和阿拉善盟西部、黑龍江北部、甘肅中西部、寧夏南部、新疆大部氣溫偏高1℃以上,新疆部分地區氣溫偏高2-3℃。青藏高原8-9月部分時段氣溫偏低,造成局部地區牧草提前進入黃枯階段。全國大部分草原地區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但空間分布不均。內(nei) 蒙古中西部、華北北部和東(dong) 部、新疆東(dong) 南部和青藏高原大部降水量偏多1-5成,局部偏多5成以上;內(nei) 蒙古、黑龍江中部、甘肅西部偏西地區、寧夏中部和新疆大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9成,尤其新疆北部出現了長時間的高溫少雨天氣,草地土壤墒情急劇下降,遭遇曆史罕見旱災。

  返青狀況 2008年入春以來全國大部地區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多,墒情良好,熱量充足,利於(yu) 牧草返青生長,大部地區返青期早於(yu) 常年。新疆中南部、青海、甘肅和寧夏春季降水偏少,但這些區域冬季降水普遍偏多,土壤底墒好,牧草返青受春季幹旱的影響較輕。東(dong) 北大部、內(nei) 蒙古中部、華北大部、西北東(dong) 部、新疆北部、西南東(dong) 部等地區的草原已在5月20日前返青。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區域由於(yu) 入春時間比低海拔地區晚,牧草在6月上旬開始返青。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市西部地區受幹旱影響,6月中旬牧草才開始返青。

  植被長勢 與(yu) 上年同期相比,全國草原植被總體(ti) 生長狀況與(yu) 上年接近。

  6月份,長勢偏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內(nei) 蒙古中東(dong) 部、甘肅中東(dong) 部、青藏高原中南部等地區;長勢不如上年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內(nei) 蒙古中西部、寧夏北部、甘肅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區。

  7月份,長勢偏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黑龍江中西部、吉林西北部、內(nei) 蒙古中東(dong) 部、四川西部、西藏大部等地區;長勢不如上年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甘肅中部、寧夏北部、河南中部及北部等地區。

  8月份,長勢偏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內(nei) 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山西東(dong) 部和西藏東(dong) 部等地區;長勢不如上年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東(dong) 部、寧夏西部、新疆北部、貴州西部、安徽南部、江西中部等地區。

  9月份,長勢偏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內(nei) 蒙古中部、遼寧西部、河北北部、西藏大部等地區;長勢不如上年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東(dong) 部、新疆北部、寧夏中部、重慶大部等地區。

  草原生產(chan) 力

  2008年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chan) 量達94715.5萬(wan) 噸,折合幹草約29626.8萬(wan) 噸,與(yu) 上年基本持平,載畜能力約23178萬(wan) 個(ge) 羊單位。

  產(chan) 草量居*位的省區分別是內(nei) 蒙古、西藏、四川、新疆、青海、雲(yun) 南、甘肅、黑龍江、廣西、湖北,其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約20725.3萬(wan) 噸,約占全國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70%。內(nei) 蒙古、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肅等六大牧區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為(wei) 16438.4萬(wan) 噸,約占全國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55.5%。

  從(cong) 區域看,西部十二省區市的幹草產(chan) 量達20904.3萬(wan) 噸,占全國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70.6%;東(dong) 北三省的幹草產(chan) 量達2107.3萬(wan) 噸,占全國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7.1%;中部六省的幹草產(chan) 量達3907.3萬(wan) 噸,占全國天然草原產(chan) 草量的13.2%;東(dong) 部十省市的幹草產(chan) 量達2707.9萬(wan) 噸,占全國天然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9.1%。
 

  與(yu) 上年相比,產(chan) 草量明顯提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內(nei) 蒙古中部和東(dong) 部、新疆南部、西藏東(dong) 部等地區;產(chan) 草量明顯下降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寧夏大部、甘肅西部等地區。六大牧區中內(nei) 蒙古中部和東(dong) 部雨水條件較好,全區增產(chan) 18.7%,西藏自治區增產(chan) 8.5%;新疆北部草原遭受曆史性罕見旱災,全區幹草產(chan) 量下降22.7%;四川、甘肅和青海3省基本持平。其他省區中,河北、吉林、遼寧略有增產(chan) ;河南、湖北、貴州略有減產(chan) ;廣西、重慶、雲(yun) 南、寧夏等4省份減產(chan) 明顯,減產(chan) 幅度在10~20%。

  從(cong) 草原類型看,幹草產(chan) 量位於(yu) 前5位的分別是高寒草甸類、低地草甸類、熱性灌草叢(cong) 類、溫性草原類和熱性草叢(cong) 類,其產(chan) 量之和占全國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46.3%;草原麵積位於(yu) 前5位的高寒草甸類、溫性荒漠類、高寒草原類、溫性草原類和低地草甸類,其產(chan) 量之和占全國草原幹草產(chan) 量的35.7%。

  與(yu) 上年相比,有8類草原的產(chan) 草量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暖性草叢(cong) 類、高寒草原類、高寒荒漠類、高寒荒漠草原類和高寒草甸草原類的增產(chan) 幅度分別超過10%,增產(chan) 麵積超過50%;其他10類草原的產(chan) 草量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山地草甸類、溫性荒漠草原類、溫性荒漠類、熱性草叢(cong) 類、溫性草原化荒漠類和熱性灌草叢(cong) 類的減產(chan) 幅度在10%以上,減產(chan) 麵積超過45%。

  草原保護建設工程效益

  近年來,國家在北京、河北、山西、內(nei) 蒙古、四川、貴州、雲(yun) 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2個(ge) 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的230個(ge) 縣(旗、團場)陸續實施了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和西南岩溶地區草地治理試點等工程項目,采取了草原圍欄、補播改良、人工種草等工程措施,工程區內(nei) 植被逐步恢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對全國11個(ge) 省區127個(ge) 項目縣旗監測結果顯示,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6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9厘米,提高63%;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2213千克,提高80%;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1966千克,提高83%。

  ——退牧還草工程

  對內(nei) 蒙古、四川、雲(yun) 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8省(區)95個(ge) 縣(旗)的退牧還草工程監測結果顯示,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4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7.7厘米,提高60%;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1560千克,提高68 %;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1395千克,提高73%;多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優(you) 勢度也有所提高。

  按照退牧還草工程區劃,分別對不同區域的工程建設效益進行了監測。

  對內(nei) 蒙古東(dong) 部和東(dong) 北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區14個(ge) 縣的監測結果顯示,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3.6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9.8厘米,提高46%;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1015千克,提高34%;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1012千克,提高34%。

  對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區18個(ge) 縣的監測結果顯示,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 10.7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6.8厘米,提高72%;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646千克,提高96%;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631千克,提高94%。

  對內(nei) 蒙古和陝甘寧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區23個(ge) 縣的監測結果顯示,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6.8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8.7厘米,提高36%;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935千克,提高66%;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864千克,提高72%。

  對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區40個(ge) 縣的監測結果顯示,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4.3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6.5厘米,提高74%;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2500千克,提高76%;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2150千克,提高83%。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對河北、山西、內(nei) 蒙古3省(區)29個(ge) 縣(旗、市)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監測結果表明,與(yu) 非工程區相比,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23.8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14.3厘米,提高82%;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2665千克,提高104%;可食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2613千克,提高103%。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實施遏製了嚴(yan) 重沙化草地的擴張。2008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6旗的嚴(yan) 重沙化草地麵積約為(wei) 26403公頃,比2000年減少約28%。其中,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減少32%,蘇尼特右旗減少25.6%,鑲黃旗減少30.3%,四子王旗減少35.6%,西烏(wu) 珠穆沁旗減少28.2%,東(dong) 烏(wu) 珠穆沁旗減少24.2%。

  ——西南岩溶地區草地治理試點工程

  對貴州省威寧縣、德江縣、晴隆縣3縣岩溶地區草地治理試點工程的監測結果表明,與(yu) 非工程區相比,改良草地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 19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34.3厘米,提高135%;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5116千克,提高183%。圍欄封育工程區內(nei) 植被蓋度平均提高5個(ge) 百分點;植被高度平均增加4.6厘米,提高18%;鮮草產(chan) 量每公頃平均增加363千克,提高12.9%。

  在國家實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岩溶地區草地治理等工程項目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下,地方政府和農(nong) 牧民進一步加大保護建設投入力度,項目區和周邊草原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農(nong) 牧民增收和脫貧步伐加快,有效促進了牧區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的轉變,有力推動了草原地區生態、社會(hui) 和經濟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草原利用狀況

  各省區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草原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轉變,改良天然草場,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推廣禁牧休牧輪牧和舍飼半舍飼養(yang) 殖,加大草原保護建設工作力度,草畜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國累計人工種草保留麵積2867萬(wan) 公頃,圍欄麵積5467萬(wan) 公頃,禁牧休牧輪牧草原麵積9000萬(wan) 公頃。

  2008年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載率為(wei) 32%。其中,西藏、內(nei) 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肅的牲畜超載率分別為(wei) 38%、18%、40%、37%、39%、39%。

  從(cong) 牧區、半農(nong) 半牧區縣(旗)情況看:全國266個(ge) 牧區、半牧區縣(旗)中,牲畜超載率大於(yu) 20%的仍有176個(ge) 縣(旗),但超載程度較重的縣旗個(ge) 數有所減少。

  草原火災

  2008年草原火災發生次數及受害草原麵積仍處於(yu) 曆史低位水平。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251起,其中草原火警228起,一般草原火災19起,重大草原火災4起,無人員傷(shang) 亡和牲畜損失。火災受害草原麵積9895.9公頃。與(yu) 上年相比,受害草原麵積減少1523.3公頃,下降13%。與(yu) 前6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火災發生次數下降39.5%,受害草原麵積減少79.4%。

  從(cong) 時間看,火災主要發生在3月、4月、5月、10月、11月,共發生草原火災190起,占全國草原火災發生次數的75.7%,受害草原麵積7509.1公頃,占全國火災受害草原麵積的75.9%。

  從(cong) 區域看,火災較為(wei) 嚴(yan) 重的是黑龍江、吉林和四川3省,共發生草原火災132起,占全國草原火災發生次數的52.6%,受害草原麵積為(wei) 6607公頃,占全國火災受害草原麵積的66.8%。六大牧區共發生草原火災126起,占全國草原火災發生次數的50.2%,火災受害草原麵積為(wei) 4252.8公頃,占全國火災受害草原麵積的43%。

  從(cong) 起火原因看,燒荒引起草原火災的比例zui高,其次為(wei) 吸煙、取暖做飯、上墳燒紙和玩火等原因。火災較嚴(yan) 重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由燒荒引發火災的次數分別占到兩(liang) 省火災發生次數的97%和73.5%,四川省草原火災主要是由吸煙和取暖做飯引起的,其引發的火災占四川省草原火災發生次數的67.6%。

  草原鼠害

  2008年,全國草原鼠害危害麵積3675.8萬(wan) 公頃,占草原總麵積的9.4%。草原鼠害主要發生在13個(ge) 省區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其中內(nei) 蒙古、青海、西藏、甘肅、新疆、四川等六省區鼠害危害麵積3168萬(wan) 公頃,占全國草原鼠害危害麵積的86.2%,是我國草原鼠害的主要發生地。

  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大沙鼠、長爪沙鼠和布氏田鼠是草原主要危害鼠種,危害麵積達2327.2萬(wan) 公頃,占鼠害危害麵積的63.3%。其中,高原鼠兔危害麵積zui大,占全國草原鼠害危害麵積的35.4%。

  近年來,由於(yu) 草原無鼠害示範區的建設和各項鼠害防控技術的聯合運用,危害麵積和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控製,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08年草原鼠害發生麵積較上年減少5.6%,較近6年平均危害麵積減少6.4%。

  草原蟲害

  2008年,全國草原蟲害危害麵積2700.7萬(wan) 公頃,占草原總麵積的6.9%,較上年增加53.6%,較近年平均危害麵積增加23.5%,屬偏重發生年份。

  草原蟲害主要發生在13個(ge) 省區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其中內(nei) 蒙古、新疆、青海和甘肅4省區蟲害危害麵積達2179.7萬(wan) 公頃,占全國草原蟲害危害麵積的80.7%。

  危害嚴(yan) 重的主要是草原蝗蟲、草地螟和草原毛蟲,危害麵積總計2281.8萬(wan) 公頃,占蟲害危害麵積的84.5%。其中,草原蝗蟲(亞(ya) 洲小車蝗、意大利蝗、西藏飛蝗及其它草原蝗蟲)危害麵積1170.4萬(wan) 公頃,占蟲害危害麵積的43.3%。2008年草地螟在內(nei) 蒙古中西部和黑龍江省等地區嚴(yan) 重發生,危害麵積868.7萬(wan) 公頃,是上年的6倍,是近5年平均危害麵積的5.2倍。

  草原生態狀況

  近年來,國家先後啟動實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複與(yu) 建設、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岩溶地區草地治理試點工程等草原保護建設工程項目。棚圈建設、青貯窖、飼草加工機械、飼料糧補助等工程配套措施逐步落實,部分牲畜從(cong) *依賴天然草原放牧轉變為(wei) 舍飼半舍飼圈養(yang) ,項目縣天然草原承載壓力逐漸減輕,植被蓋度和高度顯著增加,草場生產(chan) 力明顯提高,草群結構不斷優(you) 化,草原生態係統功能逐步恢複,生態環境狀況趨於(yu) 好轉。

  然而,廣大草原超載過牧依然嚴(yan) 重,開墾、亂(luan) 征濫占、亂(luan) 采濫挖等破壞草原的行為(wei) 仍有發生,鼠蟲災害發生麵積居高不下,沙化、鹽漬化、石漠化依然嚴(yan) 重,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對策建議

  2008年草原監測結果表明,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工作成效顯著,草原保護建設工程項目區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全國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依然艱巨,必須進一步強化草原宣傳(chuan) 工作,加大草原保護建設力度,認真落實草原保護建設各項製度,逐步恢複草原植被,促進草原生態修複,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實現牧區生態、經濟和社會(hui) 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製度 加快推進出台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製度的政策性文件,明確草原承包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以及各級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積極推進草原確權和承包經營製度落實,明確草原屬性和範圍,依法發放草原所有權證和使用權證。嚴(yan) 格規範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健全草原家庭承包經營管理製度。完善推進草原承包和強化承包管理的工作機製,加快推進草原承包經營製度的落實。做好草原資源普查準備工作,摸清草原資源狀況和變化情況。

  推進和完善草原保護支持政策 積極推進製定出台專(zhuan) 門針對草原生態保護、草原畜牧業(ye) 發展和農(nong) 牧民增收的支持政策,對牧民實施種草、牧草良種、禁牧休牧、牧業(ye) 機械等補貼政策,讓廣大牧民共享發展成果。加快建立草原生態補償(chang) 製度,加強調查研究,逐步完善草原生態補償(chang) 的補償(chang) 內(nei) 容、補償(chang) 標準、補償(chang) 主體(ti) 和補償(chang) 方式。盡快開展生態補償(chang) 試點工作,力爭(zheng) 全國草原生態補償(chang) 工作早日啟動實施。

  加快推進草原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轉變 通過項目帶動、政策引導和執法宣傳(chuan) 等措施,積極推行草畜平衡和草原禁牧休牧輪牧製度,逐步使合理利用草原成為(wei) 農(nong) 牧民的自覺行為(wei) 。加大草原圍欄、人工飼草料基地、牲畜棚圈、牧草加工機械等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農(nong) 牧民轉變畜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創造條件。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畜牧業(ye) 生產(chan) 技術,幫助、指導農(nong) 牧民開展家畜品種改良,提高家畜良種覆蓋率,優(you) 化畜群結構,加快出欄周轉,提高畜產(chan) 品商品率,增加農(nong) 牧民畜牧業(ye) 生產(chan) 收益。

  加快草原生態保護工程建設步伐 加快實施《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總體(ti) 規劃》,加緊編製《全國草原保護建設利用總體(ti) 規劃實施大綱》,盡快啟動各項草原保護建設工程。推進退牧還草,發展灌溉草場,恢複草原生態植被;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力度,進一步完善工程政策,擴大工程實施範圍,增加建設內(nei) 容,提高補助標準,延長補助年限。

  不斷加大草原執法監督力度 加快推進草原監理機構建設,通過項目引導、宣傳(chuan) 鼓勵等措施,積極推動地方各級草原監理機構建設,盡快改善各級草原監理機構執法監督裝備條件。健全和完善草原執法培訓製度,推進草原執法培訓工作規範化、製度化。強化草原違法行為(wei) 的事前監督,通過加強巡查和充分發揮基層幹部、農(nong) 牧民的監督作用,切實將草原違法行為(wei) 遏製在萌芽階段。加大草原大案要案的查處力度,對一些性質嚴(yan) 重、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集中力量予以查處,並對查處結果曝光,提高草原違法案件的警示作用。

  進一步強化草原宣傳(chuan) 工作 加大草原宣傳(chuan) 工作力度,提高全社會(hui) 對草原重要地位及作用的認識,提升草原保護的法製意識,營造愛草、重草、護草的良好輿論氛圍,形成支持草原保護與(yu) 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和強大社會(hui) 合力。突出草原生態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ti) 地位,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屏障。切實加強對草原宣傳(chuan) 工作的組織領導,精心謀劃,積極探索創新草原宣傳(chuan) 工作新途徑、新方法,努力提高草原宣傳(chuan) 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影響力。

kaiyun开云真人
  • 聯係人:馬經理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溪居路182號
  • 郵箱:yangli@top17.net
  • 傳真:86-0571-86059660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更多信息

掃一掃
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2025kaiyun开云真人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總訪問量:1096951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