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詢熱線

19032001373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小麥白粉病的症狀及防治措施

小麥白粉病的症狀及防治措施

更新時間:2010-05-06      點擊次數:1654

       近年來,隨著麥田肥水條件的改善及高產(chan) 田群體(ti) 密度加大,小麥白粉病發病逐年加重。白粉病菌寄生小麥後,植株呼吸作用提高,蒸騰強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嚴(yan) 重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小麥葉片早枯,分孽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減產(chan) 。據調查,小麥受白粉病危害,嚴(yan) 重田塊可減產(chan) 20%~30%。

  症狀:小麥白粉病主要發生於(yu) 葉片上,也可發生於(yu) 植株葉鞘、莖稈和穗部。一般葉正麵病斑較葉背麵多,下部葉片較上部葉片病害重。病部表麵附層白粉狀黴層,病部zui先出現白色絲(si) 狀黴斑,逐漸擴大並相互聯合,呈長橢圓形較大的黴斑,嚴(yan) 重時可覆蓋葉片大部,甚至全部,黴層厚度可達2毫米左右,並逐漸呈粉狀。後期黴層逐漸由白色變為(wei) 灰色,上生黑色顆粒。葉早期變黃,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縮不能抽穗。

  小麥白粉病的發生發展與(yu) 氣象條件、品種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關(guan) 係密切。當氣溫在15~20℃、田間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病害發展迅速,凡霧大露重、氣溫上升病害嚴(yan) 重,並且田間濕度大則有利於(yu) 侵染。肥水施用過多,小麥生長過旺,群體(ti) 密度過大,密不透風,田間濕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發生白粉病。

  防治方法 :

  1.選用抗病品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消滅初侵染源,如播種前盡量消滅自生麥苗或田邊禾本科雜草。

  3.合理施肥和密植,氮、磷、鉀肥要平衡施用,適當增加磷鉀肥,密度不宜過大,注意田間通風透光性。

  4.藥劑防治。

  用藥劑防治可收到明顯的製止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藥的次數及時間可根據發病早晚、病情輕重和藥劑種類而定。一般在拔節期至孕穗至齊穗時開始用藥,每隔7~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用藥種類有多菌靈、托布津、退菌特、三唑醇等。

kaiyun开云真人
  • 聯係人:陳麗婷
  •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3號樓11-13樓
  • 郵箱:yangli@top17.net
  • 傳真:86-0571-86059660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更多信息

掃一掃
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2025kaiyun开云真人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總訪問量:982737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