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發背景
仙居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特色比較明顯,主要有楊梅、仙居雞、綠色稻米、中藥材、茶葉等產(chan) 業(ye) 。其中,楊梅產(chan) 業(ye) 是仙居縣主導的產(chan) 業(ye) 之一,全縣楊梅種植麵積14萬(wan) 畝(mu) ,有梅農(nong) 3.15萬(wan) 戶,約10萬(wan) 人。在楊梅產(chan) 業(ye) 的發展過程中,由於(yu) 其分布範圍廣、農(nong) 戶多、主體(ti) 小,現代化轉型難度較大,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六個(ge) 方麵:
二、建設亮點
托普雲(yun) 農(nong) 在仙居縣委縣政府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的指導下全麵落實浙江省委數字化改革精神,堅持“大場景、小切口",以楊梅為(wei) 突破口,全力打造“親(qin) 農(nong) 在線"應用,積極探索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有效路徑。
楊梅產(chan) 業(ye) 地圖打造,實現地塊管理、主體(ti) 畫像、產(chan) 業(ye) 布局規劃。運用GIS技術,實現產(chan) 業(ye) 一圖統覽、主體(ti) 一圖集成、信息一圖感知,為(wei) 數字化改革流程再造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通過數據自動驗證、政府背書(shu) 等模式,讓梅農(nong) 一次都不跑,來實現楊梅銷售季的快速服務,打通多部門數據實現開票受理、開具、取票各環節一網辦結,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免稅發票網上辦理探索一條全新的服務和管理模式。
嵌入融合金融服務、保險服務、補貼服務模塊,通過金融杠杆注入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讓梅農(nong) 普遍享受金融保險服務,快速提升生產(chan) 數字化能力,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高質量發展提供條件。
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xing) 技術,遵循楊梅產(chan) 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規範,協助仙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發布縣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物聯網應用標準。首先歸集仙居全域已建農(nong) 業(ye) 數字工廠的溫濕度、水肥一體(ti) 化、視頻管理等數據,實現全過程、全環節的數據管理,對形成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模型奠定數據基礎。未來進一步融合鄉(xiang) 村物聯網數據采集、業(ye) 務管理、應用分析,豐(feng) 富仙居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物聯網標準規範。
三、應用成效
目前已有5.6萬(wan) 多人注冊(ce) 了“親(qin) 農(nong) 在線",“楊梅貸"年利率從(cong) 5.6%降到4.35%,人均年節省利息2500元;事項辦理精簡率達80%以上,效率提升75%以上,單趟事項辦理節約交通成本20-40元,時間縮短了2-4小時。
整合了全鏈路“政、銀、企、商"資源,實現助梅資源縣內(nei) 循環,在技術提高、風險降低、金融支撐的一係列助力下,楊梅產(chan) 值增幅、梅農(nong) 收入增幅明顯提高。2021年楊梅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26.4億(yi) 元,同比增長32%;鮮果產(chan) 值10.1億(yi) 元,同比增長18.8%;梅農(nong) 楊梅產(chan) 業(ye) 戶均收入3.2萬(wan) 元,同比增長23.1%。
通過“親(qin) 農(nong) 在線"讓梅農(nong) 能夠及時獲得數字信息,例如推廣數字大棚智慧種植,楊梅產(chan) 量和品質明顯提升,商品果率提高30%,采摘期提前20天,楊梅售價(jia) 從(cong) 10元/斤升至40元/斤,平均每畝(mu) 增收約5.5萬(wan) 元。
對全縣5173塊楊梅小班圖按村分類,精準采集並逐塊編號,構建楊梅產(chan) 業(ye) 地圖,整體(ti) 覆蓋全縣10萬(wan) 梅農(nong) ,為(wei) 補貼、保險、開票、品牌、物流等服務提供精準數據保障。
實現“一鍵申請、足不出戶"的線上開票,已為(wei) 2786家農(nong) 戶開具16820張增值稅電子,金額達到2.43億(yi) 元;"楊梅貸“累計授信人數1.77萬(wan) 戶,累計授信總額度25.14億(yi) 元,為(wei) 1.1萬(wan) 戶梅農(nong) 線上投保了7.1萬(wan) 畝(mu) 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