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詢熱線

19032001373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不同溫度下稻穀的粘度變化

不同溫度下稻穀的粘度變化

更新時間:2011-10-11      點擊次數:2645

稻穀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出現黃變、發熱、黴變甚至陳化現象,粘度是稻穀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展開實驗研究在不同儲(chu) 糧溫度條件下,稻穀粘度隨儲(chu) 藏時間的變化規律,為(wei) 保持稻穀的食用品質打下基礎。

將等級為(wei) 2級,水分13.2%,雜質含量0.6%,粘度12.3mm2/s的試樣稻穀分成3 組裝入編織袋內(nei) ,分別放置於(yu) 低溫(18℃) 、變溫(18~30℃)和高溫(30℃)三種條件下儲(chu) 藏,進行實驗室模擬倉(cang) 內(nei) 糧溫變化的儲(chu) 藏試驗。

先將樣品放在18 ℃ 的低溫下儲(chu) 藏4天,然後放置在25 ℃的室溫下儲(chu) 藏 4 天,再放在30 ℃的高溫下儲(chu) 藏4 天;完成一個(ge) 周期後 ,再周而複始進行重複過程的儲(chu) 藏試驗。
每間隔24天,使用粘度測試儀(yi) 分別檢測低溫、變溫和高溫條件下試樣品質粘度一 次。粘度測試儀(yi) 是測定糧食粘度的專(zhuan) 業(ye) 儀(yi) 器,測量快速、簡便,粘度測試儀(yi) 的詳情可參考

稻穀的原始粘度值為(wei) 12. 30 mm2/ s,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儲(chu) 存168天後 ,低溫條件下試樣的粘度為(wei) 12.0 mm2/s ,變化僅(jin) 為(wei) 0. 3mm2/s; 在變溫條件下試樣的粘度值為(wei) 10.0 mm2/ s ,變化較為(wei) 緩慢;而在高溫條件下試樣的粘度變化明顯 ,以72天為(wei) 一臨(lin) 界點,之後急速下降 ,經過168天後粘度值下降至5. 00 mm2/ s ,接近《糧油儲(chu) 存品質判定規則》中稻穀儲(chu) 存品質控製指標— — — 粘度值的“宜存”下限。在不同溫度下儲(chu) 藏,稻穀粘度受溫度影響較大 ,其下降變化為(wei) :高溫 >變溫>低溫。這主要是在高溫條件下 ,酶活性相對較強,澱粉中的糊精和麥芽糖逐步被酶水解,還原糖增加,糊精相對減少,使得稻穀的粘度下降,硬度增加,口感變差,食用、工藝品質變劣,而在低溫條件下儲(chu) 存幾乎不影響稻穀的粘度變化。

 

kaiyun开云真人
  • 聯係人:陳麗婷
  •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3號樓11-13樓
  • 郵箱:yangli@top17.net
  • 傳真:86-0571-86059660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更多信息

掃一掃
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2025kaiyun开云真人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總訪問量:983388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