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土壤
作物必需的養(yang) 分大都來自土壤,即作物的養(yang) 分狀況與(yu) 土壤養(yang) 分狀況有直接的關(guan) 係。因此,診斷作物的養(yang) 分狀況必須考慮對土壤養(yang) 分狀況作診斷。
1、土壤有效態養(yang) 分的提取及指標
土壤中的各種養(yang) 分以不同的形態存在,其中隻有一部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由於(yu) 土壤性質的差異和各種養(yang) 分的性質不同,要了解土壤有效態養(yang) 分的豐(feng) 缺,必須進行土壤養(yang) 分分析,詳見養(yang) 分分析中土壤有較態養(yang) 分指標
2、土壤養(yang) 分狀況診斷
土壤養(yang) 分的有效性受很多因素的製約,因此,土壤所含各種養(yang) 分的全量高低,並不能很好地說明對作物養(yang) 分供應的豐(feng) 缺。因為(wei) 土壤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環境條件,都影響其養(yang) 分存在的形態,同時,不同作物種類甚至不同品種對不同形態的養(yang) 分吸收利用能力,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要對土壤養(yang) 分狀況得到比較正確的判斷還要考慮其它一些情況。如土壤酸堿度、溫度、地下水位,病菌等都影響著作物對土壤養(yang) 分的吸收利用和正常生長發育。
土壤酸堿度對土壤養(yang) 分有效性的效應是很明顯的。一種效應是作物特性對酸堿性的適應性。如喜酸條件生長的作物栽植在pH值高的堿性土壤,盡管養(yang) 分狀況良好也可能生長不正常。另一種效應是pH對養(yang) 分存在形態以及對微生物活動的影響而左右各種養(yang) 分的有效性。土壤pH偏堿而且逐漸升高時,磷、鐵、錳、鋅、硼和銅等的有效性降低,而鉬的有效性則增加,在酸性條件下,微量養(yang) 分除鉬以外,錳、鋅、銅、硼的有效性增加,但pH太低,有可出現鐵、錳、鋁的毒害,磷的有效性也因被鐵、鋁固定而降低。
溫度往往影響作物根係對土壤養(yang) 分的吸收。低溫,對作物根係吸收某些養(yang) 分減少的程度依次是磷>氮>硫>鎂>鈣。可見低溫對磷素養(yang) 分影響zui為(wei) 顯著,有時診斷發現受低溫影響的植株組織磷素濃度較低,但實際土壤磷素養(yang) 分並不低。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土壤水分狀況,而水分狀況影響到通氣條件。當地下水位高或地勢低窪時,往往會(hui) 造成土壤積水而致還原條件較強,亞(ya) 鐵和硫化物可能積累,這就有害於(yu) 作物根係和對養(yang) 分的吸收,從(cong) 而導致生長不正常。
二看植株
1)、察看症狀出現部位
若症狀先在老葉上出現,說明缺乏的是氮、磷、鎂、鋅。若症狀先出現在新生部位,說明缺乏是鈣,鐵、硼、硫等。
2)、察看老葉是否有病斑、新葉出現症狀的情況下,沒有病斑,可能是缺磷或氮:如有病斑,可能是缺鉀或鋅。若症狀從(cong) 新葉開始,如果項芽易枯死,可能是缺硼或鈣;頂芽不易枯死時,可能缺鐵、硫、錳、鉬、銅。
3)、根據具體(ti) 狀況確定缺乏的元素
1、 氮:植物缺氮時,從(cong) 下部葉開始黃化,並逐漸向上部擴展。作物的根係比正常生長的根係色白而細長,根量減少。
2、 磷:植物缺磷時,細胞分裂受阻,生長停滯,根係發育不良,葉片狹窄,葉色暗綠,嚴(yan) 重時變為(wei) 紫紅色。
3、 鉀:植物缺鉀時,首先從(cong) 老葉的間斷和邊緣開始變黃,並逐漸枯萎,葉麵出現小斑點,進而幹枯或呈焦枯狀,zui後葉脈之間的葉肉葉幹枯,並在葉麵出現小斑點或斑塊。
4、 鈣:植物缺鈣時,植株矮小,根係發育不良,莖和葉及根尖的分生組織受損。嚴(yan) 重缺鈣時,植物幼葉卷曲,新葉抽出困難,葉尖之間出現粘連現象,葉尖和葉緣發黃或焦枯壞死,根尖細胞腐爛死亡。
5、 鎂:植物缺鎂時,症狀首先表現在老葉,開始時,葉的間斷和葉緣的脈尖色澤褪淡,由淡綠變黃再變紫,隨後向葉基部和中央擴展,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在葉片上形成清晰的網狀脈紋,嚴(yan) 重進葉片枯萎、脫落。
6、 硫:植物缺硫時的症狀與(yu) 缺氮相似,一般時植株矮小,葉細小,葉片向上卷曲,變硬易碎,提早脫落,開花遲,結果少。
7、 鐵:植物缺鐵時,上部嫩葉失綠,呈淡黃色以至白色,通常在葉脈間首先出現,並且光合作用受阻。
8、 錳:植物缺錳時,新葉失綠黃化,出現壞死斑點,葉間發白卷曲,果樹失綠畸形,枝條彎曲,長瘤狀物,果實硬而不脆。
9、 銅:植物缺銅時,新葉失綠黃化,出現壞死斑點,葉間白發卷曲,果樹畸形,枝條彎曲,長瘤狀物,果實硬而不脆。
10、鋅:植物缺鋅時,葉片失綠黃化,多出現褐斑,組織壞死,果樹出現“小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