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季節(2-4月),大棚內(nei) 溫度經曆了低溫到後期的溫度逐漸變高的過程,植株養(yang) 分積累減少,生長發育加快,落花落果頻繁,病蟲害也時有發生,是棚茄較難管理的時期。按氣溫變化規律的不同,可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階段進行棚內(nei) 管理。
*階段。即2-3月,普遍氣溫較低、土表較幹燥。此時應以保溫防凍為(wei) 主,要求棚溫保持白天25-28℃,夜間15℃左右。
施肥以葉麵噴施和根部淋施為(wei) 主,應在晴天中午進行,此時是植株吸收營養(yang) 的*時期。
由於(yu) 光照弱、營養(yang) 不足、土壤幹燥或過濕、溫度過高過低,氮肥施用過多,植株徒長等,都可引起落花落果。一般用2.4-D20-30毫克,加赤黴素10-20毫克,加0.1%速克靈可濕性粉劑,兌(dui) 水1公斤點花,把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朵用藥液塗點一下,一朵花塗一次,這樣既能提高坐果率,又能促進果實生長。
防落素對嫩葉、嫩芽的藥害較輕。常用噴花法,早期低溫階段用30-50毫克,兌(dui) 水1公斤。隨溫度上升,使用濃度下降。
第二階段。即4月份,氣溫逐漸上升,濕度多變,幹濕交替,普遍表現為(wei) 棚內(nei) 濕度過大,應及時做好通風工作,降低棚內(nei) 濕度和控製棚內(nei) 溫度過高,減少病害的發生。
及時施全肥和整枝。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植株生長也逐漸加快,迫切需要養(yang) 分肥料的補充,可由小到大,加大施肥量。一般每畝(mu) 施尿素5-7公斤,每隔10天左右追施一次;還應噴施0.3-4.4%磷酸二氫鉀或綠芬威1號或3號溶液3-4次。同時結合追肥,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澆水後要通風換氣,防止棚內(nei) 空氣濕度過高。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及時對植株進行調整,保證*的結果株型。
加強病蟲害防治。由於(yu) 棚內(nei) 濕度大,病害發生普遍,應使用粉塵劑或煙熏劑,減少棚內(nei) 水分散發。地下害蟲可用48%樂(le) 斯本乳油劑1000倍液澆根,蚜蟲、薊馬等可用“滅殺殺”煙劑悶棚煙熏。病害是灰黴病,用50%速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或50%撲海因2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連防2-3次。主要蟲害是蚜蟲、紅蜘蛛、薊馬等用10%好年冬1000倍液或20%蚜克星乳油10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73%克蟎特乳油2000倍液防治。
及時采收和追肥。采收應掌握“時間稍早、果實稍嫩”的原則,具體(ti) 看萼片與(yu) 果實相連處的白色環狀帶的寬窄變化而定,以白色環帶較寬為(wei) 宜(也稱茄眼)。不僅(jin) 能早上市,品質嫩,增加早期產(chan) 量,還有利於(yu) 後期幼果的生長,提高全期產(chan)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