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50歲的河南濮陽市南樂(le) 縣近德固鄉(xiang) 佛善村的馮(feng) 振雷就在他自己的養(yang) 牛場裏忙活起來了。他和雇傭(yong) 的10多名工人一起先巡視一遍牛場,再把牛糞填到沼氣池裏,打開灶具閥門,藍色的火苗快活地舔著鍋底。馮(feng) 振雷取出沼液,均勻地灑在一棵棵楊樹下。
“牛糞變成了沼氣,做飯、照明、取暖全靠3大沼氣池,沼液還能澆菜壯樹。牛糞多得用不了,準備再擴建幾個(ge) 沼氣池,供村裏人用。”馮(feng) 振雷說。
河北魏縣人馮(feng) 振雷三年前來到了佛善村,投資建起了養(yang) 牛場,種下了3000棵楊樹,搞起了林下養(yang) 牛。500多頭肉牛讓他一年就收入近百萬(wan) 元,沒用兩(liang) 年收回了投資。
“這3000棵楊樹給俺帶來的財富真是說不完。牛zui怕熱,一到夏天就掉膘。而遮蔭的楊樹能讓牛棚比常溫降低四五攝氏度,相當於(yu) 每頭牛一年多長50斤肉,一年下來多掙15萬(wan) 元。幾年後賣楊樹,還能再收入三四十萬(wan) 元!”馮(feng) 振雷樂(le) 嗬嗬地說。
這是位於(yu) 黃河灘區的濮陽依托楊樹發展循環農(nong) 業(ye) 的真實場景。走進佛善村,楊樹下一座座食用菌大棚更是惹人喜歡。“真是大樹底下能生金,我們(men) 這400座食用菌大棚種的是雞腿菇和其它菌類,一個(ge) 大棚年純利潤在18000元左右。”村民吳電習(xi) 說。
除了林下種菇,楊樹底下還能養(yang) 鵝、養(yang) 雞、養(yang) 鴨……2007年濮陽高新區太行村與(yu) 一家公司簽訂了合同,發展林下養(yang) 雞、養(yang) 鵝,*引進鵝苗8000 隻,由公司統一供鵝苗,統一進行防疫,並以保護價(jia) 回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春修介紹,林下牧草為(wei) 鵝的生長提供了基本飼料,楊樹的新鮮葉片與(yu) 幹後粉碎的落葉也可作為(wei) 鵝的食物,鵝的糞便又能提高林地肥力,促進林木快速生長。林下養(yang) 的鵝70天就可以出欄,柴雞4個(ge) 月就可養(yang) 成,雞、鵝在林裏啄草吃蟲,幾乎不用喂飼料。目前,全村放養(yang) 雞、鴨、鵝等20餘(yu) 萬(wan) 隻,按市場行情,每隻雞、鵝的純利潤在10元以上。
為(wei) 支持林下經濟發展,2006年,濮陽出台扶持政策,市財政每年拿出100萬(wan) 元到200萬(wan) 元,縣區財政再配以20%匹配資金用於(yu) 扶持。遍地開花的林下經濟正成為(wei) 濮陽農(nong) 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之一。“我們(men) 搞的林下養(yang) 鵝和林下食用菌種植示範點,每畝(mu) 年均純收入zui高的達萬(wan) 元以上。”濮陽市委書(shu) 記吳靈臣說。
有關(guan) 專(zhuan) 家指出,林下經濟本質上是一種循環農(nong) 業(ye) 模式,在林下養(yang) 家禽,林下牧草可提供家禽生長所需的80%—90%飼料;家禽產(chan) 生的糞便等又是有機肥,可促進林木和林下牧草生長。而林下種食用菌,樹木枝條等廢棄物經過處理,也是食用菌生長所需的原材料。
目前,濮陽市已發展林下經濟12.3萬(wan) 畝(mu) ,增加農(nong) 民收入近4億(yi) 元,使24萬(wan) 農(nong) 民擺脫了貧困。
五方麵著手抓循環農(nong) 業(ye)
農(nong) 業(ye) 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抓循環農(nong) 業(ye) 要從(cong) 五方麵著力。一是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和節能為(wei) 突破口,大力發展節約型農(nong) 業(ye) ;二是抓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競爭(zheng) 力、帶動力強的和企業(ye) 集群示範基地,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三是抓好農(nong) 業(ye) 生物質產(chan) 業(ye) ,加工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產(chan) 品,發展環境友好型農(nong) 業(ye) ;四是抓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力普及農(nong) 村沼氣,加快實施鄉(xiang) 村清潔工程,構建鄉(xiang) 村物業(ye) 化服務機製;五是抓好農(nong) 業(ye) 資源保護與(yu) 利用,不斷提高耕地、草原、漁業(ye) 、農(nong) 業(ye) 野生植物等資源的質量,強化外來入侵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