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抗蟲棉品種,同樣打藥,為(wei) 什麽(me) 這塊地的棉鈴蟲特別多,‘枯黃萎病’特別重……”其實這些現象都與(yu) 施肥不當密切相關(guan) !
化肥以其純度高、見效快、施用方便等特點而在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為(wei) 種植業(ye) 增產(chan) 豐(feng) 收立下了汗馬功勞。然麵,合理施肥可促使作物的正常代謝,增加作物的產(chan) 量和抗逆性;施肥不當,則會(hui) 引起作物代謝失調,導致病蟲害的發生。
據調查表明,施用氮素過多會(hui) 引起作物的葉色深綠,大部分碳水化合物用於(yu) 氮的同化,使纖維素、木質素的合成減少,植物徒長細軟,抗倒伏能力弱,且因體(ti) 內(nei) 有較多的可溶性氮積累而使農(nong) 作物易感病害。如小麥紋枯病、白粉病及根部病害,而且麥蚜發生也比較嚴(yan) 重。氮肥過多,使小麥葉片中酚含量相應減少,抗病能力也相應減弱,易感鏽病。棉田施用過多氮肥,棉株高大,葉色濃綠,易引起棉鈴蟲的集中產(chan) 卵,導致受害嚴(yan) 重,同時也加重了棉花枯萎、黃萎病的發生趨勢。高水肥旺長的棉田,蔭蔽導致通風透光差、濕度大,棉花鈴病和棉花角斑病發生嚴(yan) 重。研究發現,棉花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葉片內(nei) 全氮含量也隨著增加,從(cong) 而提高了棉花紅蜘蛛的氮素營養(yang) ,形成在高氮葉片上生活的棉紅蜘蛛種群發育快,生育早、產(chan) 卵多、危害重。
合理地搭配使用氮、磷、鉀大量元素肥,適量增施硼、鋅、鎂、鈣、硫、鉬、錳等元素,可促進農(nong) 作物的生理代謝,增強植物的抗逆性,減輕病蟲寄存器的發生。如磷可促進農(nong) 作物根係發育,硼、錳可減少棉花黃萎、枯萎病的發生,增加產(chan) 量。在缺鉀土壤中施用適量鉀肥,一般都能減輕真菌和細菌病害,對害蟲害蟎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在農(nong) 作物病害中,還包括一係列的缺素症。如水稻缺鉀時葉片常發生褐斑病;棉花缺硼時,症見“蕾而不花”,甚至蕾少、易脫落、苗期無頭;油菜缺硼時表現出“花而不實”症;玉米缺鋅表現“白芽病”,水稻缺鋅的“矮縮病”等。合理施肥可直擊目標,不僅(jin) 能防治多種生理性病害(缺素症),還能減輕侵染性病害。棉花紅葉莖枯病是氮、磷、鉀等兼缺的營養(yang) 缺乏症,往往缺鉀時“枯黃萎病”也嚴(yan) 重發生,蕾鈴期增施鉀肥,有減輕發病的作用,尤以氮、鉀適量配合,施用效果顯著。
合理施肥是一門科學,在實踐中必須以“檢測、配方”為(wei) 基礎,深入研究影響因素,因地製宜調整配方,開展科學合理的施肥,在巧搭農(nong) 作物豐(feng) 產(chan) 架子的同時增強農(nong) 作物的抗逆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nong) 藥的使用,實現節本增效、高產(chan) 環保可持續的生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