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詢熱線

19032001373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2021年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2021年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實施方案

更新時間:2021-01-18      點擊次數:4398

什麽(me) 是黑土地?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但近年來由於(yu) 自然因素製約和人為(wei) 活動破壞,東(dong) 北黑土區水土流失日益嚴(yan) 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所以,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非常重要。

托普雲(yun) 農(nong) 開發的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台。該平台以實現黑土地保護為(wei) 目的,同時又以此為(wei) 基礎,深入探索黑土地資源保護與(yu) 利用,從(cong)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業(ye) 環境問題監測與(yu) 治理,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等方麵入手,整合信息,統籌資源,宏觀規劃,打造一種高度密切的多功能聯動模式。

以下是黑龍江省2021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的主要內(nei) 容:

為(wei) 加強我省黑土地戰略性保護,加快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應用,遏製黑土地退化、恢複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按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財政部印發的《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指導意見》和我省製定的《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方案(2020-2025年)》要求,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國家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的安排,結合我省實際,2021年全省實施玉米茬和大豆茬保護性耕作麵積力爭(zheng) 達到2000萬(wan) 畝(mu) 。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全省適宜區域全麵推廣,在一到第三積溫帶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綏化市等西部幹旱、半幹旱、鹽堿、風沙地區和中南部地區的適宜區域以秸稈全量還田技術為(wei) 主;其它降雨量比較充足的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雞西市、鶴崗市、雙鴨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黑河市、大興(xing) 安嶺等區域,實施秸稈全量還田和少免耕技術。在齊齊哈爾市、黑河市、綏化市開展大豆茬保護性耕作試點600萬(wan) 畝(mu) 。

  1.鼓勵整縣推進。2021年全省保護性耕作實施整體(ti) 推進縣共確定11個(ge) ,在上年龍江、泰來、富裕、肇州、肇東(dong) 、青岡(gang) 、蘭(lan) 西、安達、阿城、巴彥等10個(ge) 縣(市、區)基礎上,新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為(wei) 整體(ti) 推進縣。整體(ti) 推進縣實施保護性耕作麵積,原則上到第三年要超過本縣(市、區)適宜區域三年平均玉米播種麵積的50%,形成技術到位、運行可持續的長效機製。其它縣(市、區)積極組織整鄉(xiang) 整村推進(具體(ti) 任務計劃詳見附件1)。

  2.建設示範基地。各縣(市、區)要以農(nong) 機合作社等農(nong) 業(ye) 新型經營主體(ti) 為(wei) 依托,以農(nong) 機推廣單位為(wei) 技術支撐,以秸稈全量還田覆蓋免耕播種為(wei) 主要技術模式,在縣、鄉(xiang) 兩(liang) 級建設一批穩定的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示範基地,打造保護性耕作樣板。其中每個(ge) 整體(ti) 推進縣至少要建設一個(ge) 縣級和一個(ge) 鄉(xiang) 級示範基地,縣級示範基地麵積原則上不少於(yu) 1000畝(mu) 、鄉(xiang) 鎮級不少於(yu) 200畝(mu) ,地塊要求相鄰連片,打造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新裝備新技術集成實驗示範基地。其他縣(市、區)至少要建設一個(ge) 鄉(xiang) 鎮級示範基地。

  3.布局長期監測點。各縣(市、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負責農(nong) 機推廣的部門,選擇不同區域,對保護性耕作實施效果進行長期監測。整體(ti) 推進縣在保護性耕作應用示範基地設立長期監測點,重點開展秸稈腐爛程度、地溫、土壤墒情、有機質含量、耕地理化和生物性狀、病蟲草害變化、生產(chan) 成本、作物產(chan) 量變化等內(nei) 容的監測,其他縣(市、區)也要確定長期監測點開展監測,促進機具裝備升級和技術模式優(you) 化。

  二、技術模式及關(guan) 鍵技術

  根據我省氣候特點、土壤類型、積溫區等實際情況,各地要選擇適合本地耕作實際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一)技術模式

  前茬作物玉米,有深耕基礎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1)秸稈覆蓋全量還田免耕播種。玉米秸稈均勻覆蓋還田原壟免耕播種模式,即上年玉米收獲時將秸稈粉碎後直接還田均勻覆蓋地表,春季使用免耕播種機原壟卡種或錯茬免耕播種。

  (2)秸稈覆蓋全量還田少耕播種。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少耕播種模式,即上年玉米收獲時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均勻覆蓋地表,秋季或春季播種前使用秸稈覆蓋還田壟台條耕整地機械,對壟體(ti) 種床上麵的秸稈(根茬)進行簡單處理後,使用免耕播種機播種。

  (3)秸稈覆蓋全量還田條帶耕作播種。實施平播壟管地塊,玉米收獲時秸稈覆蓋地表,秋季或下年播種前采用秸稈歸行機,把播種帶秸稈清理到休閑帶,然後使用免耕播種機播種。形成寬窄行種植模式,隔年交替在休閑帶種植。

  (4)秸稈少量覆蓋原茬免耕播種。玉米收獲後秸稈粉碎還田,地表殘留部分秸稈,春季在原壟上使用免耕或少耕播種機播種。

  2.前茬作物大豆,有深耕基礎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上年大豆收獲時將秸稈粉碎後直接還田均勻覆蓋地表,春季使用免耕播種機在原壟上免耕播種。

  各地要在保障糧食穩產(chan) 豐(feng) 產(chan) 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選擇保護性耕作模式,科學選擇配套技術,與(yu) 輪耕輪作製度結合,盡量減少農(nong) 機進地作業(ye) 次數,盡量少動土乃至不動土。逐步將保護性耕作技術向其他農(nong) 作物延伸,大限度發揮秸稈覆蓋對土壤的保護作用。

  (二)關(guan) 鍵技術

  1.收獲作業(ye) 標準。秋季收獲時要標準化作業(ye) ,注意保持壟形和秸稈粉碎質量,留茬高度5-10厘米,秸稈長度10厘米左右,秸稈均勻拋撒於(yu) 地表。

  2.免耕播種作業(ye) 標準。秸稈處理不理想時在秋季或春季可以用秸稈粉碎還田機打碎秸稈,也可在土壤融化前,用鐵軌耮子進行撞茬作業(ye) ,清理壟台茬管和秸稈,為(wei) 免耕播種創造條件。使用重體(ti) 免耕播種機播種,要注意土壤含水率,避免造成播後黏土垡條現象。

  3.藥劑滅草技術標準。采用有效的病蟲雜草控製技術,玉米秸稈覆蓋免耕播種地塊宜在苗後3-5葉期進行苗後化學滅草;大豆茬免耕播種地塊可以采取播後苗前封閉滅草與(yu) 莖葉化學滅草相結合方式。要采用先進的植保機械準確施藥,有效地控製雜草生長。

  4.中耕深鬆作業(ye) 標準。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要適時開展中耕深鬆作業(ye) ,一般情況下需要2-3遍中耕作業(ye) 。一次中耕是在出苗前(苗前深鬆),主要是深鬆放寒、增加地溫,中耕深度為(wei) 25-30厘米。第二次中耕在玉米株高15-20厘米,大豆真葉展出,複葉出現時進行,起到淺複土除草的效果。第三次中耕,在玉米追肥,大豆開花前進行。

  三、扶持政策和實施步驟

  ()扶持政策

  1.作業(ye) 環節補助。為(wei) 了提高廣大農(nong) 民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2021年春季,全省(不含農(nong) 墾)對前茬是玉米和大豆(試點縣)的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作業(ye) 給予政策補助。(1)玉米茬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作業(ye) 補助。對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作業(ye) 實行分檔補助政策。一是對秸稈覆蓋全量還田,采取免耕播種、少免耕播種、條帶耕作免耕播種三種作業(ye) 方式,給予作業(ye) 補助(定為(wei) A級);二是對秸稈覆蓋少量還田,地表殘留部分秸稈,春季在原壟上免耕播種,給予作業(ye) 補助(定為(wei) B級)。對於(yu) 旋耕、耙地等動土量大的地塊,有秸稈焚燒的不享受作業(ye) 補助。(2)大豆茬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作業(ye) 補助。2021年在齊齊哈爾市、黑河市、綏化市部分縣(市)開展大豆茬保護性耕作試點。對前茬是大豆的秸稈覆蓋全量還田免耕播種作業(ye) ,給予作業(ye) 補助,具體(ti) 試點縣(市)和分配任務麵積見附件1。以上具體(ti) 補助標準,待國家下達補助資金計劃後再另行通知。

  2.智能監測。進行免耕播種作業(ye) 機車,必須全部安裝免耕播種監測儀(yi) ,進行作業(ye) 數量和質量監控。免耕播種作業(ye) 經省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判定合格後,方可以享受免耕播種作業(ye) 補助。

  3.補助對象。補助對象為(wei) 實施秸稈覆蓋免耕播種作業(ye) 的農(nong) 機戶、現代農(nong) 機合作社等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主體(ti) 、利用自有免耕播種機實施秸稈覆蓋免耕播種作業(ye) 的土地經營者。

  4.機具補助。保護性耕作機具已納入省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相關(guan) 政策支持範圍。

  5.資金使用。保護性耕作補助不能和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當年地塊重疊。

  ()實施步驟

  1.確定保護性耕作地塊。各縣(市、區)要結合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相關(guan) 政策,積極落實免耕播種地塊。根據農(nong) 民意願,鄉(xiang) (鎮)政府和村委會(hui) 組織農(nong) 民保留好實施免耕播種作業(ye) 地塊,並組織承擔秸稈覆蓋免耕播種作業(ye) 者與(yu) 農(nong) 戶搞好對接,落實免耕播種的農(nong) 戶、秸稈未出地的免耕播種地塊、作業(ye) 麵積、作業(ye) 機車(具)。

  2.指導免耕播種作業(ye) 。一是縣級農(nong) 機部門要做好監督指導。春播時,各縣(市、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機主管部門要專(zhuan) 人,每天登陸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查看免耕播種作業(ye) 機車作業(ye) 信息和質量分析,做好每天的核查、反饋記錄。發現機具作業(ye) 圖像不清晰等檢測設備異常情況,要通知機手和省平台管護協調解決(jue) 。二是車主(機手)要正確使用監測儀(yi) 。機手在開始作業(ye) 時要登陸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確認監測儀(yi) 是否運轉正常。作業(ye) 期間,要每天登陸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比對平台顯示作業(ye) 量與(yu) 實際作業(ye) 量,作業(ye) 時發現監測儀(yi) 顯示異常,要暫停作業(ye) ,立即報修,對不及時報修而導致的作業(ye) 數據丟(diu) 失等問題,由駕駛操作人員承擔相關(guan) 責任。對擅自挪動、拆裝監測儀(yi) 部件以及沒有機具作業(ye) 影像的,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不予確認作業(ye) 麵積。三是及時登記跨區機車信息。對於(yu) 實施跨區作業(ye) 的免耕播種作業(ye) 機車,車主(機手)要在當地的農(nong) 機主管部門進行備案,登記免耕播種作業(ye) 檢測儀(yi) 的設備號,在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進行作業(ye) 地點變更,以便作業(ye) 信息的準確上傳(chuan) 。未進行備案登記的機車則無法在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顯示並核實作業(ye) 信息,不能享受補助政策。

  3.作業(ye) 麵積核查。春季免耕播種作業(ye) 指揮平台監控作業(ye) 時間,原則上截至到531日。作業(ye) 結束後,各縣(市、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要對照在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上監測到的合格免耕作業(ye) 麵積,指導作業(ye) 機主,在鄉(xiang) 、村配合下填寫(xie) 《免耕播種作業(ye) 驗收單》(附件2)、確定擬補助麵積和對象,在縣、鄉(xiang) 、村同步公示7日。對有異議的,需進一步組織人工核查,經與(yu) 農(nong) 機調度指揮平台溝通確認後,將補助對象和麵積上報市(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附件3)。

  4.市(地)組織核定麵積。市(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要對各縣(市、區)上報的免耕播種作業(ye) 補助麵積進行複核,複核無異議後,以正式文件將《免耕播種作業(ye) 補助情況匯總表》(附件4)報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備案,並於(yu) 730日前,將備案件電子版以市(地)為(wei) 單位統一報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

  5.兌(dui) 現補助資金。各縣(市、區)財政部門依據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核定的免耕作業(ye) 麵積(附件5),將補助資金發放給補助對象。

  四、保障措施

  在適宜區域全麵推行保護性耕作,是保護黑土耕地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加強組織,確保如期完成保護性耕作任務。

  1.加強組織領導。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是一項長期任務,省已成立保護性耕作實施領導小組,各市(地)、縣(市、區)政府也要分別成立保護性耕作實施領導小組,建立政府主導、上下聯動的工作機製,並結合當地實際組織製定年度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實施區域、實施麵積、主推技術模式和保障措施,強化組織推動,層層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市、區)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要求,對當地保護性耕作工作負總責,認真組織任務落實、作業(ye) 技術指導、麵積核查、補助標準核定、資金兌(dui) 付等工作,解決(jue) 好工作中出現的具體(ti) 問題,把國家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成立由農(nong) 機、栽培、土肥、植保等多學科專(zhuan) 家組成的專(zhuan) 家指導組,研究製定主推技術模式和技術標準,開展技術培訓與(yu) 交流,指導基地建設,開展國內(nei) 外技術合作與(yu) 交流。各地也要成立相應專(zhuan) 家指導組。

  2.加強政策支持。各地要把保護性耕作納入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糧食安全、耕地和環境保護等整體(ti) 工作布局中,統籌推進適宜區域內(nei) 保護性耕作。各地要嚴(yan) 格資金管理,確保發揮政策效應。

  3.加強服務體(ti) 係建設。發揮服務主體(ti) 作用。支持有條件的農(nong) 機大戶、農(nong) 機合作社等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承擔保護性耕作作業(ye) 任務,帶動各類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積極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育壯大技術過硬、運行規範的保護性耕作專(zhuan) 業(ye) 服務隊伍。創新服務機製。鼓勵農(nong) 機服務組織與(yu) 農(nong) 戶建立穩固的合作關(guan) 係,支持采用訂單作業(ye) 、生產(chan) 托管、跨區作業(ye) 等方式,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帶動規模化經營、標準化作業(ye) ,積極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nong) 事服務,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普及。

  4.加強數據監測分析。各級農(nong) 機推廣部門要做好保護性耕作監測工作,縣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機推廣技術人員依托保護性耕作應用示範基地監測點,對保護性耕作地塊開展各項數據監測、統計和對比分析,並出具監測報告。省級農(nong) 機推廣部門統一監測標準和方法,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對各地的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總結,形成全年監測情況報告。對於(yu) 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技術和機具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拿出解決(jue) 方案,為(wei) 下一年度實施提供依據。

  5.加強監督考評。市(地)、縣(市、區)政府要將推進保護性耕作列入年度工作重點,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合理安排工作進度,健全責任體(ti) 係,強化績效管理和考核,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各地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工作效率,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監測評價(jia) 機製,確保保護性耕作科學有效推進。各地在715日前,報送項目執行情況及下年度工作安排;1030日前,將免耕播種工作總結及績效自評報告報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省適時組織對市(地)績效考核評估

  6.加強宣傳(chuan) 培訓。發揮好新聞媒體(ti) 的yul引導和監督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ti) ,廣泛宣傳(chuan) 發展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yi) 、技術路線、政策措施,凝聚社會(hui) 共識,加快觀念轉變。適時舉(ju) 辦保護性耕作現場會(hui) 、展示會(hui) ,利用農(nong) 閑時間開展技術培訓,總結成效經驗,推介典型案例,增強基層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主動參與(yu) 意識,掀起一場保護性耕作製度革命。zs

 

kaiyun开云真人
  • 聯係人:陳麗婷
  •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3號樓11-13樓
  • 郵箱:yangli@top17.net
  • 傳真:86-0571-86059660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更多信息

掃一掃
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2025kaiyun开云真人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總訪問量:983388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