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2019年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公布全國及不同區域耕地質量現狀,並針對耕地土壤障礙因素,提出耕地質量建設的對策建議,指導各地因地製宜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公報》將全國20.23億(yi) 畝(mu) 耕地質量等級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wei) 一至十等,平均等級為(wei) 4.76等,較2014年提升了0.35個(ge) 等級。
《公報》顯示,評價(jia) 為(wei) 一至三等的耕地麵積為(wei) 6.32億(yi) 畝(mu) ,占耕地總麵積的31.24%;評價(jia) 為(wei) 四至六等的耕地麵積為(wei) 9.47億(yi) 畝(mu) ,占耕地總麵積的46.81%;評價(jia) 為(wei) 七至十等的耕地麵積為(wei) 4.44億(yi) 畝(mu) ,占耕地總麵積的21.95%。
近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統籌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yu) 提升行動,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利用、秸稈綜合利用、輪作休耕、化肥農(nong) 藥減量增效、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農(nong) 機深鬆深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等工作,采取綜合措施培肥改良土壤,有效推動了耕地質量保護。
其實對於(yu) 耕地質量的保護,除各級農(nong) 業(ye) 部門落實政策,農(nong) 民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合理規範種植外,還離不開服務於(yu) 農(nong) 業(ye) 的高科技公司。托普雲(yun) 農(nong) 憑借前沿的技術優(you) 勢和對農(nong) 業(ye) 的深刻理解,研發出耕地質量大數據保護平台。遠程化的耕地監管,因地製宜的種植決(jue) 策,受到眾(zhong) 多農(nong) 業(ye) 監管部門的廣泛讚譽。
據了解,托普雲(yun) 農(nong) 耕地質量保護大數據平台運用GIS地理信息、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搭建了“1個(ge) 中心,1個(ge) 平台,N個(ge) 應用”的平台建設模式,匯聚了土、肥、水三大耕地質量數據,為(wei) 耕地質量保護監測、管理、服務、應用提供一定的數據支撐,且實現了耕地質量保護工作信息化、智能化。除此之外,通過大數據平台服務公共管理,轉變耕地保護方式,打通數據堡壘,優(you) 化業(ye) 務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形成農(nong) 業(ye) 大數據中心,推進耕地質量信息共享,構建信息服務體(ti) 係。
總的來說,耕地質量保護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過去,我國耕地質量保護多側(ce) 重在數量上麵。隨著精準農(nong) 業(ye) 的發展,未來我國的耕地質量的保護將逐漸從(cong) 數量向質量轉化。而如今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耕地保護實踐中,也將為(wei) 農(nong) 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