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農(nong) 田耕作和農(nong) 藝節水的主要技術類型 水利是農(nong) 業(ye) 的命脈。隨著農(nong) 業(ye) 用水的日益緊缺和農(nong) 業(ye) 幹旱形勢的連年加劇,解決(jue) 我國農(nong) 業(ye) 用水不足和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浪費的問題已刻不容緩,發展節水灌溉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農(nong) 業(ye) 發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節水農(nong) 業(ye) 同樣如此,節水農(nong) 業(ye) 的關(guan) 鍵和重點在農(nong) 田,核心是技術。近年來,我國各地經過對傳(chuan) 統節水技術的改造、對國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行研製開發,已在各地大麵積推廣應用的各類節水技術和自成體(ti) 係的技術模式上百種。主要類型有以下十種: 1、耕地整理節水技術――平整土地,暢通排灌,耙耱保墒,修建池、塘、坑、窖、庫、堤等攔水、蓄水設施是保證節水灌溉實施的基本條件,已得到農(nong) 民的普遍認可。在丘陵山區,把坡耕地修成梯田,在田坡邊植樹種草,形成植物籬,攔蓄地麵徑流,涵養(yang) 水源已得到較為(wei) 廣泛應用。在田間整理輸水設施作業(ye) 上,采用渠道防滲措施和引水溝由寬變窄,改大畦為(wei) 小畦等,以便將過去的大水漫灌變為(wei) 快澆,這些已成為(wei) 整地中基本的農(nong) 藝措施。 2、減免耕保水技術――在幹旱地區和缺墒季節,采用“以鬆代耕"、"以旋代耕"、“高留茬免耕套播”和“貼茬免耕直播"等方式,可以增加水分入滲深度和蓄水保墒能力,減少水分流失(跑墒),節約用水。目前推廣的“小麥免耕技術”“水稻免耕拋秧”、板茬油菜和免耕大豆栽培等,都是以節水保墒和減少水肥流失為(wei) 主的保護性耕作技術。他與(yu) 簡化栽培和節本增效技術結合,近兩(liang) 年有加快發展的趨勢。 2、節水灌溉技術――節水灌溉是科學灌溉,發展節水灌溉是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轉變的戰略性措施,是田間用水的一場革命。目前生產(chan) 上應用的主要有溝灌、溝中覆膜灌、低壓管灌、滴灌、滲灌、噴灌、微噴等。其中溝中覆膜輸水和管道輸水等,可節水20-30%,噴灌可節水50%,微灌可節水60-70%,滴灌和滲灌可節水80%以上,並且有利於(yu) 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質量和經濟效益,有利於(yu) 節約土地、節省能源、節約肥料、節省勞力、節本增效,有利於(yu) 發展農(nong) 業(ye) 機械化。在大田生產(chan) 應用中,各地根據不同作物生長發育需要,配套不同灌溉時期、不同灌溉次數、不同灌水量的調控技術,如水稻的“淺、濕、曬”用水模式,其淺水層標準為(wei) 15-30mm,濕潤標準為(wei) 土壤水分保持在土壤飽和含水量或飽和含水量的80-90%,分蘖後曬田。有的作物采取定時、定量或間歇性灌溉的措施等等。度和標準化、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 3、生物、化學製劑保水技術――近年來,我國已研製開發了多種生物和化學、有機與(yu) 無機的抗旱保水劑、水分蒸騰抑製劑等,在旱作節水農(nong) 業(ye) 上推廣應用。農(nong) 用保水劑主要用於(yu) 拌種、苗木移栽和扡插之前的浸根,以增強作物根部的吸水保水能力,提高出苗、成活率。有的在整地時施入或與(yu) 肥一起底施;也有的噴灑在土麵或作物葉麵;還有的是通過作物生理調控機製,增加作物抗旱機能,實現抗旱節水和保產(chan) 增效的目的。 4、地膜覆蓋和秸稈覆蓋保水技術――這兩(liang) 種覆蓋類型在我國應用麵積較大,成效顯著。主要作用是能大幅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強耕地的蓄水保水性能。其中地膜覆蓋技術自20世紀七十年代末引入,推廣麵積年年擴大,至今年應用麵積已達2。4億(yi) 畝(mu) ,大棚和日光溫室等設施栽培麵積3000多萬(wan) 畝(mu) ;秸稈還田技術近年來推廣也較快,已從(cong) 1990年的3。6億(yi) 畝(mu) ,擴大到目前的5。6億(yi) 畝(mu) ,擴大了2億(yi) 畝(mu) ,年秸稈還田量大約1。8億(yi) 噸,約占農(nong) 作物秸稈總量的30%。目前秸稈還田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有秸稈粉碎還田、整稈還田、高留茬還田,有地麵覆蓋,也有溝埋土壓方式,還有秸稈地膜雙覆蓋模式等。 6、節水種植技術――該類技術在北方旱區應用較為(wei) 普編。如:玉米點水穴播(坐水點種);水稻旱育稀植;小麥的膜測溝播等。其中,小麥的膜測溝播模式,首先要起壟,壟麵覆蓋薄膜,為(wei) 了保墒,可在播前20天覆膜,在兩(liang) 壟之間的壟溝底部與(yu) 伸向壟溝的膜邊際播種兩(liang) 行小麥,這樣膜麵成為(wei) 集雨場,雨水沿膜麵流入小麥根部,可將無效雨變為(wei) 有效雨,小雨變中雨,中雨變大雨。水分滲入受膜保護的壟內(nei) ,不易蒸發掉,小麥根係由於(yu) 受到膜內(nei) 高溫高濕的驅使,根係全部紮入壟內(nei) 土壤中,一般可增產(chan) 30-50%,高的成倍增產(chan) (示意圖)。有的作物采用“當年秋覆膜,來年春播種”,“保住當年墒,留待來年用”,是北方旱區預防春旱的有效措施。 7、水、肥一體(ti) 化調控節水技術――主要是“以水調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術。該技術從(cong) 單一澆水轉向澆營養(yang) 液,肥隨水走。把水變成了莊稼的“複合水溶劑”,既減少了田間作業(ye) 次數,節約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又提高了肥水的利用效益。可分別提高肥和水的利用效率10%以上。 8、膜下滴灌節水模式――是新疆石河子市農(nong) 墾把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與(yu) 滴灌技術結合創造的“大田膜下滴灌節水模式”。它是由多項新技術複加融合而成。它使滴灌水一滴一滴地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係發育區域,使作物主要根係區的土壤始終保持疏鬆和*含水狀態,加之地膜覆蓋,大大減少了地表和作物棵間蒸發,水的利用是傳(chuan) 統灌溉方式的1/8,是噴灌的1/2,是一般滴灌方式的70%。還使肥料利用率從(cong) 30-40%提高到50-60%。石河子采用節水模式是從(cong) 96年開始,99年大麵積推廣應用,當年應用麵積3萬(wan) 畝(mu) ,2000年16萬(wan) 畝(mu) ,2001年46萬(wan) 畝(mu) ,2002年80萬(wan) 畝(mu) 。目前,該技術已與(yu) 設備集成配套,延伸為(wei) 一項綜合性創新體(ti) 係。把提高產(chan) 品的質量、性能與(yu) 提高產(chan) 品的應用價(jia) 值結合起來,把滴灌技術與(yu) 科學施肥、管理等栽培技術結合起來。實現了播種、覆膜、鋪設滴灌帶機械化作業(ye) 一次完成。一台拖拉機帶3組,每組膜下鋪設一條滴灌帶,播種4行棉花。每個(ge) 滴灌滴頭的浸潤半徑在40-50公分,土壤不板結,團粒不破壞,並有改良土壤、壓鹽堿的作用,中低產(chan) 的鹽堿化耕地幾年內(nei) 就可以改造成高產(chan) 穩產(chan) 田。該技術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極大地發展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一是它在改變傳(chuan) 統的農(nong) 田水利建設方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如:田間的鬥渠、農(nong) 渠、毛渠等明渠將被地下輸水管道和滴灌帶所替代,田埂、田壟和溝畦一律取消,土地利用率提高了5-7%。二是改變了傳(chuan) 統的勞作方式,降低了耕作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chan) 率。過去種棉澆水6-7次,澆後土壤板結,還要中耕6-7次。采用膜下滴灌後,“推閘放水擰”老人婦女都能幹。且土壤不板結,團粒不破壞,膜下不長草,每畝(mu) 地平均節約勞力費50-70%,節約機耕費20-40%,加上節約的水費、肥料費等,畝(mu) 減少投入250-280元,每畝(mu) 棉花增產(chan) 降耗350元以上。三是推進了規模化經營,提高了農(nong) 民收入。每個(ge) 農(nong) 工從(cong) 過去管理20-30畝(mu) 地提高到80-120畝(mu) ,因此出現了一批家庭承包的大型農(nong) 場。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的改進,勞動生產(chan) 率的提高,必然帶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體(ti) 製創新和組織創新。一個(ge) 家庭一般承包土地為(wei) 500-600畝(mu) ,zui多的達到2700畝(mu) ,實現了規模效益,大大提高了農(nong) 戶收入。種500畝(mu) 以上的農(nong) 戶,年收入可達到二三十萬(wan) 。過去棄農(nong) 務工的人現在紛紛回流。新疆石訶子市推廣應用膜下滴灌節水技術引發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變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深遠的曆史意義(yi) ,為(wei) 緩解農(nong) 業(ye) 用水的供需矛盾,解決(jue) 我國、特別是西部開發中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找到了一條可行的途徑。 9、集雨蓄水灌溉模式――該模式主要在西北部黃土高原旱塬農(nong) 作區推廣應用。主要由六部分構成:1、集雨場(以田間路麵、坡麵、場麵為(wei) 主);2、下水溝;3、過濾池(濾掉泥沙和雜物);4、蓄水窖(一般蓄水30-60立方米);5、提水泵;6、輸水管(連接田間灌溉)。目前農(nong) 田這種集雨灌溉設施有幾百萬(wan) 個(ge) 。 10、抗旱品種和旱作栽培技術――近年來,由於(yu) 幹旱缺水嚴(yan) 重,育種家把品種的抗旱性能作為(wei) 作物品質育種的重要攻關(guan) 目標之一,目前北方推廣的主要品種的抗旱性能都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玉米、小麥、豆類、薯類、雜糧、棉麻、油料、糖料、果樹等都有一批高抗旱品種,從(cong) 國外引進的旱稻,種植麵積逐年擴大,現有200多萬(wan) 畝(mu) 。旱作栽培技術也日趨豐(feng) 富,成龍配套,自成體(ti) 係。 二、節水技術推廣的依據、原則和方式方法 上述技術類型選用的科學依據是,依自然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區域確定耕作製度和作物類型,依作物類型和當地經濟條件有針對性的向農(nong) 民推薦適用技術。為(wei) 了使旱作節水技術更好地服務於(yu) 新時期農(nong) 業(ye) 發展的戰略目標,近兩(liang) 年全國農(nong) 技推廣中心組織完成了東(dong) 北、華北和西南地區農(nong) 業(ye) 水資源分布與(yu) 作物種植分布狀況以及不同作物需水與(yu) 供水之間的情況,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初步提出了主要農(nong) 作物節水技術發展應用規劃和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區的節水技術方案。 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的原則。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部門在向農(nong) 民推薦可使用技術之前,必須首先要熟悉當地情況,了解農(nong) 民的需求和生產(chan) 用水中的問題。其推薦當地農(nong) 民使用的技術,要在當地經過小區試驗和較大麵積示範,證明是目前在當地可行、有效的*技術,確實可以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用水和農(nong) 民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成效突出,然後才可以在當地大麵積推廣。 推廣的方式方法是以推廣的節水技術內(nei) 容和對象具體(ti) 選定。一般實施國家節水技術推廣項目應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要製定《技術方案》,明確推廣的技術內(nei) 容、模式、規範或標準,並由地方依照國家項目要求各自細化成可操作的《實施技術方案》;二是製定《推廣工作方案》,方案中包括:任務目標、工作要求、組織管理、實施步驟、分年度計劃、費用效益、評估辦法、驗收標準等;三是劃定推廣區域範圍,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地區作為(wei) 執行項目的示範地點;四是在示範地點選擇有文化、有能力、有技術基礎、在農(nong) 民群眾(zhong) 中有威信並具備承擔示範條件的農(nong) 戶作為(wei) 示範戶,由農(nong) 技推廣部門與(yu) 其簽訂《試驗示範合作協議》,在示範戶承包的土地上建立示範樣板基地;五是培訓指導,分別組織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基層農(nong) 業(ye) 管理人員、科技示範戶和農(nong) 民參加的技術培訓班,並組織農(nong) 技人員分別到田間進行巡回技術指導;六是宣傳(chuan) 推廣,組織周邊農(nong) 技推廣站站長、農(nong) 技員和農(nong) 民參觀示範基地,交流各地各自情況,印發技術資料,並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等媒介宣傳(chuan) 技術,介紹經驗。 三、節水技術推廣中的主要問題 1、 認識上的“重設施、輕農(nong) 藝” 由於(yu) 對農(nong) 田節水技術的作用意義(yi) 宣傳(chuan) 不夠,目前在社會(hui) 上、尤其在一些政府官員中對農(nong) 田節水技術的推廣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存有重設施、輕農(nong) 藝的模糊認識和錯誤傾(qing) 向,節水技術難以得到應有的支持,給推廣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 2、 投入上的“重工程,輕推廣” 近五年來,中央投入水利建設上千億(yi) 元的資金,其中農(nong) 水工程近300億(yi) 元,而農(nong) 田節水僅(jin) 3億(yi) 元左右,農(nong) 田節水是農(nong) 業(ye) 節水的重點,在國家投資上沒能真正體(ti) 現。因缺乏推廣經費,致使大量行之有效的農(nong) 業(ye) 節水技術成果還沒有得到大麵積推廣應用,同我國嚴(yan) 重缺水和農(nong) 業(ye) 發展要求的形勢不相適應。 3、 國家和農(nong) 民之間的目標協調機製不夠完善 國家追求的是節水和社會(hui) 效益,農(nong) 民追求的是增產(chan) 和直接經濟效益,兩(liang) 者的目標協調機製不科學、不完善,為(wei) 節水技術的推廣增加了難度,技術難以到位,作用難以發揮和體(ti) 現。 四、對進一步加快農(nong) 田節水技術推廣的思考 農(nong) 業(ye) 節水技術發展的潛力巨大。實踐證明,如果采用防滲漏技術材料修建輸水渠道,可使輸水有效率提高到80%以上;采用管道輸水,有效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如果將輸水有效率從(cong) 現在的50%提高到70%,可節水800億(yi) 立方;按節水灌溉每畝(mu) 用水300立方計算,即可解決(jue) 2億(yi) 多畝(mu) 農(nong) 田灌溉用水。噴灌可以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80%;管灌可以提高到60%以上。據有關(guan) 部門測算,我國田間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高20個(ge) 百分點,可以節水800億(yi) 立方米,可增加2億(yi) 畝(mu) 左右的灌溉麵積。切實做好以上工作,就必須加大國家對節水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的投資支持和對農(nong) 業(ye) 投入力度,才有希望使我國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從(cong) 現在的8億(yi) 畝(mu) 增加到10億(yi) 畝(mu) 以上。經過不懈的努力,基本解決(jue) 我國所需的農(nong) 業(ye) 用水問題。達到以上目標,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從(cong) 新時期農(nong) 業(ye) 發展的宏觀策略出發,我國應逐步建立起節水農(nong) 業(ye) 發展的科技支撐體(ti) 係。該體(ti) 係應由四個(ge) 方麵構成:一是要強化節水農(nong) 業(ye) 宏觀發展的戰略研究與(yu) 法規政策的製定實施;二是強化科學技術的研製與(yu) 開發;三是進一步完善旱情、墒情監測與(yu) 信息網絡建設,強化節水技術成果的試驗示範與(yu) 大麵積推廣應用;四是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