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鄒芳剛(江蘇省農(nong) 林廳)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棉苗生長快,橫向生長優(you) 勢強,營養(yang) 生長和生殖生長優(you) 勢明顯,幹物質積累多,抗蟲性強。單鈴籽棉重,皮棉產(chan) 量高。其高產(chan) 栽培的關(guan) 鍵是促進生長中心及時而且質量地轉移,即在適當降低密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抗蟲雜交棉的生育特性,建立“高、強”源,在形成壯株基礎上,進行合理調控,進一步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經濟器官的幹物質積累量,從(cong) 而達到高產(chan) 的目的。 1 培育壯苗 1.1 播前準備 冬前耕翻苗床,施足基肥。精選棉種,搞好藥劑拌種和浸種防苗病工作。大缽育苗,一粒一缽,單粒播種。用好苗床除草劑,雙膜育苗。施足基肥、澆足底墒水,為(wei) 播種出全苗和穩健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1.2適期播種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在江蘇沿海地區育苗移栽的播期略遲於(yu) 常規棉花品種,以4月份播種為(wei) 宜。主要根據當地5cm地溫穩定通過14℃的日期來確定適宜的播期。適時播種對棉花的生長發育、產(chan) 量都十分重要。據試驗表明,轉基因抗蟲雜交棉的成鈴時衣分主要受播期影響,但總鈴數所受影響不大;播期對轉基因抗蟲雜交棉的單株結鈴性、正常吐絮的棉鈴單鈴重沒有影響,但對棉花籽棉產(chan) 量有影響,隨著播期的推遲,衣分下降,霜前花率下降,對皮棉產(chan) 量亦有不良影響。 1.3播後管理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在50%棉種頂土時揭去苗床內(nei) 的地膜。齊苗後利用晴暖無風天氣的中午前後,由下風處逐漸揭膜,曬床散濕,同時噴藥防治棉病。5月上、中旬移栽前5~6d,晴天的晚上通風口不封閉,開始煉苗。栽前2~3d,晴天可以晝夜煉苗,煉到紅莖過半移栽。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充分發揮個(ge) 體(ti) 和群體(ti) 的生長潛力,建立合理的群體(ti) 結構,達到早熟、高產(chan) 的目的。 2.1 密度與(yu) 幹物質積累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不同密度處理的幹物質積累動態表明,開花前不同密度處理問幹物重差異較大,花鈴期差異趨於(yu) 縮小。試驗結果還表明,生物學產(chan) 量隨密度增加而提高,而當密度達到一定值後,密度繼續增加,生物學產(chan) 量提高較少。就生物學產(chan) 量而言,當密度達3.9萬(wan) 株/hm2時,即已進入合理階段。 2.2密度與(yu) 個(ge) 體(ti) 和群體(ti) 發育 不同密度處理的單株成鈴數與(yu) 密度呈負相關(guan) ,低密下的單位株成鈴數提高;不同密度處理間株高差異的前期較小,而zui終株高的差距較大,且低密度處理的株高較低。這可能與(yu) 其單株載鈴量大有關(guan) 。在群體(ti) 質量指標方麵,果節數和果枝數均隨密度提高而增加,但較高密度處理間的差距相對較小,密度3.9萬(wan) ~6-3萬(wan) 株/hm2的節枝比為(wei) 3.70~4.6l,而低密度下的節枝比在5.00以上;單株成鈴率隨密度的提高而下降,而且峰值出現的時期偏遲,而較高密度處理的葉麵積指數峰值出現在開花至盛花之間。 2.3密度與(yu) 早熟性 據研究,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轉基因抗蟲雜交棉果枝始節位逐漸抬高,果枝和蕾數逐漸減少,以密度3.75萬(wan) 株/hm2處理果枝始節zui低,果枝數和蕾數zui多,早發性較好;9月3日吐絮率、第1次收花比率、霜前花率隨種植密度增加而逐漸增加,以5.25萬(wan) 株/hm2處理早熟性。 2.4密度與(yu) 產(chan) 量形成 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密度處理問籽棉產(chan) 量和皮棉產(chan) 量存在極顯著的差異,其中3.9萬(wan) 株/hm2、5.1萬(wan) 株/hm2和6.3萬(wan) 株/hm2三種處理間的產(chan) 量差異不明顯,但都顯著高於(yu) 其他不同密度處理。因此,結合生物學產(chan) 量結果,可以初步明確:抗蟲雜交棉移栽密度達到3.9萬(wan) 株/hm2左右,較易實現生物學產(chan) 量和經濟產(chan) 量的統一,並且保持較高水平。密度過低難以獲得高產(chan) ,而過高則經濟效益往往會(hui) 出現負增長。不同種植密度轉基因抗蟲雜交棉產(chan) 量構成因素的影響表現在:單株成鈴數和鈴重與(yu) 種植密度呈明顯的負相關(guan) ,即隨種植密度增加,單株成鈴數、鈴重逐漸減少,但單位麵積內(nei) 成鈴數隨種植密度增加而逐漸增加;種植密度對衣分影響不大。綜上所述,轉基因抗蟲雜交棉生長勢強,長勢旺,發育快。密度過高則容易形成株問蔭蔽,造成下部棉鈴大量脫落,不利於(yu) 高產(chan) ;密度過稀,則不能充分發揮其群體(ti) 優(you) 勢。一般來講,肥力水平較高的田塊,種植密度以3.00萬(wan) ~3.75萬(wan) 株/hm2為(wei) 宜。由於(yu)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具有營養(yang) 生長優(you) 勢,特別是橫向生長的優(you) 勢較強,因而必須擴大行距,以減輕行間和株問棉花生長的競爭(zheng) 性,降低田問蔭蔽程度,充分發揮個(ge) 體(ti) 生長潛力,形成高質量的群體(ti) 。一般要求移栽密度比常規品種降低5%~10%。行距視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而定,一般為(wei) 80~95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