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良 吳崇海 陳德久 李莉 李振魯(山東(dong) 省濟寧市種子管理站) 戴梅香(山東(dong) 省濟寧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 2006~2007年度小麥生育中、後期,濟寧市及周邊地區麥田發生了較大麵積春季凍害和後期倒伏,給小麥生產(chan) 造成了巨大損失。由於(yu) 凍害造成有效穗數減少,倒伏造成千粒重下降。為(wei) 正確認識和解決(jue) 因小麥凍害和倒伏發生的種子糾紛,現根據小麥凍害和倒伏原因的調查分析,談一談小麥春季凍冷害和後期倒伏與(yu) 品種的關(guan) 係及防災減災措施。 1 2006~2007年度小麥發生春季凍害和後期倒伏的狀況 1.1春季凍害 1.1.1早春凍害 早春凍害是指氣溫下降到冰點以下,使小麥植株體(ti) 內(nei) 結冰而受害的現象。2007年3月6日前後,受強冷空氣影響,濟寧市出現了大風、降雨、降溫天氣,zui低氣溫降到冰點(零度)以下,達到-4.7—8.2℃,首先使小麥植株細胞間隙結冰,原生質和液胞的水分外滲,原生質的膠體(ti) 濃縮或變性,細胞脫水收縮,對細胞產(chan) 生機械擠壓傷(shang) 害。由於(yu) 外界溫度持續下降,因而造成小麥穗分化過程中分生組織細胞原生質結冰,使原生質變性,導致細胞死亡,從(cong) 而造成旺長麥田小麥植株葉片和幼穗受凍枯死。 1.1.2晚霜凍害 魯西南地區晚霜凍害一般發生在春季4月上、中旬。2007年4月3日前後,由於(yu) 受強冷空氣影響,溫度突然降至冰點左右,達到-l.3—0.8℃,形成明顯的晚霜凍害天氣,使小麥植株細胞組織結冰導致機械損傷(shang) 和脫水,使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受到破壞,光合作用受阻,並促使體(ti) 內(nei) 的蛋白質降解,出現銨的積累和中毒。使部分旺長麥田再次遭受凍害,導致小穗和雄蕊凍死不孕。濟寧及周邊地區屬於(yu) 這次春霜凍的重災區。 1.1.3受凍霜害麥田的主要症狀 春季兩(liang) 次凍害,由於(yu) 地形、麥田地理位置、土壤類型、田間土壤濕度、栽培管理、品種特性和植株生長狀況等不同,麥田遭受凍害的程度有明顯差別。主要有四種類型:①僅(jin) 葉片受凍,田間表現為(wei) 部分葉片枯死;②幼穗局部受凍,雖能抽穗,但上部或下部小穗不結實,成為(wei) “不完整穗”;③幼穗受凍幹枯死亡,莖葉表現正常,部分莖蘖形成“無穗莖”,穗數明顯下降;④受凍嚴(yan) 重的地塊主莖和大蘖受凍幹枯,田間一片枯黃,單位麵積穗數下降50%以上。 1.2後期倒伏 1.2.1莖倒伏 即在莖的節間處發生不可逆轉的彎曲和折斷。小麥莖倒伏一般發生在拔節之後,倒伏後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嚴(yan) 重影響,植株體(ti) 內(nei) 疏導組織不通暢,養(yang) 分和水分的運轉受阻,成熟延遲,粒少、秕粒,倒伏越早,減產(chan) 越重。小麥倒伏的生理原因,一是莖稈的發育程度較差。莖稈發育不良,基部節間細長,稈壁薄,很容易發生倒伏。二是營養(yang) 狀況不良。群體(ti) 過大,光照不足、氮素營養(yang) 過剩等均會(hui) 導致碳水化合物缺乏,不利於(yu) 莖稈充實而產(chan) 生倒伏。三是灌漿期莖稈的變化。灌漿期莖稈中儲(chu) 存的有機物質大量分解,向籽粒中轉移,使莖稈機械組織強度被削弱,從(cong) 而影響了植株的抗倒伏性。從(cong) 2006~2007年度小麥生育後期的倒伏情況來看,群體(ti) 過大的旺長麥田自孕穗期開始就發生了點片莖倒伏,倒伏範圍和程度逐漸加重,到成熟期達到zui大值。 1.2.2根倒伏 即由於(yu) 根的鬆動而發生的倒伏。根倒伏與(yu) 莖倒伏相比有兩(liang) 個(ge) 明顯的特點,一是植株呈不彎曲的傾(qing) 斜,二是發生時間較晚,一般在灌漿至成熟期,而且易發生大麵積倒伏,而不是點片倒伏。發生跟倒伏的原因主要是澆水和下雨後遇到大風天氣,使小麥根係鬆動,承受能力減弱所致。2007年8月20~22日連續大風大雨天氣,風力5~6級,陣風7級,造成大麵積小麥根倒伏,很多地塊倒伏麵積達到6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