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能促進根係發育和養(yang) 分吸收,增強分蘖,增加澱粉合成,促進籽粒充實。
需肥規律
水稻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產(chan) 稻穀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鉀(K2O)2.1~3.0公斤,氮、磷、鉀的需肥比例大約為(wei) 2∶1∶3。水稻對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開花期達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澱粉的產(chan) 量,而澱粉的產(chan) 量與(yu) 水稻籽粒的大小、產(chan) 量的高低、米質的優(you) 劣成正相關(guan) 。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會(hui) 造成籽粒營養(yang) 減少,灌漿不足,降低稻米品質。水稻對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異不大,吸收量zui大的時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進根係發育和養(yang) 分吸收,增強分蘖,增加澱粉合成,促進籽粒充實。水稻對鉀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開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鉀是澱粉、纖維素的合成和體(ti) 內(nei) 運輸時必需的營養(yang) ,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緩葉片衰老、增強抗禦病蟲害的能力。另外,矽和鋅兩(liang) 種微肥對水稻的產(chan) 量和品質影響較大。水稻莖葉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矽,施用矽肥能增強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產(chan) 的作用,並能提高稻米品質;鋅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產(chan) 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較明顯。矽、鋅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為(wei) 明顯。
施肥技術
秧田施肥 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濕潤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溫育秧以及兩(liang) 段育秧、塑料軟盤育秧等多種形式。秧田基肥應重施有機肥,有機肥料肥效長,養(yang) 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ang) 元素。有機肥的粘結性、吸附性和代換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一般每畝(mu) 施用500~1000公斤,同時每畝(mu) 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銨8~15公斤、氯化鉀7~8公斤或畝(mu) 施複合肥20~30公斤,以達到供肥均勻的目的,促使苗壯苗齊。移栽前4~5天,每畝(mu) 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複合肥8~10公斤作為(wei) 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後盡快返青,恢複生長。
施足大田基肥 大田基肥也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一般畝(mu) 施2000~3000公斤。同樣不可忽視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態氮,因此,氮肥以銨態氮為(wei) 好,一般每畝(mu) 施用尿素7~8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或畝(mu) 施複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畝(mu) 增施矽肥6~8公斤、硫酸鋅1~1.5公斤。大田基肥應在插秧前結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銨在少氧的環境中保持穩定,防止流失。
追肥
(1)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後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進低節位分蘖的生長,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兩(liang) 次施用,*次在返青後,畝(mu) 施尿素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配施適量硫酸鈣、硫酸鋅,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畝(mu) 施尿素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保證全田生長整齊,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水稻倒二葉開始出葉,幼穗長約1厘米時,是穗形成和籽粒發育的基礎時期,應控製無效分蘖。此時可每畝(mu) 追施尿素8~12公斤或高氮複合肥10~15公斤,確保中期足夠的養(yang) 分轉向生殖生長,增加穎花數量,防止穎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時具有養(yang) 根、健葉、壯稈、防倒伏的作用。群體(ti) 過小的地塊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時期施用。
(3)補施粒肥。從(cong) 抽穗到成熟期間,以提高結實率,確保*成熟,增加千粒重為(wei) 主。追肥要視水稻長勢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畝(mu) 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60公斤;在缺鋅症狀出現後,每畝(mu) 噴施0.1%~0.3%的硫酸鋅溶液50~60公斤;對抽穗前葉片有褪綠發黃的地塊,可畝(mu) 施尿素3~4公斤或高氮複合肥4~5公斤。補施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強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止早衰;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應,提高根係活力;加快灌漿,促進成熟和籽粒飽滿,從(cong) 而增加稻穀產(chan) 量,改善稻米品質。應當注意,前期肥足、中期分蘖過多過旺、葉色濃綠、群體(ti) 間受光態勢差、有貪青晚熟趨勢的田塊,不應追施粒肥。
此外,鹽堿地在施肥前應排水洗鹽。施肥前3~4天左右注意白天灌水、夜晚排水,防止臨(lin) 時性積鹽影響肥效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