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詢熱線

19032001373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稻套麥叢(cong) 矮病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2

稻套麥叢矮病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2

更新時間:2008-07-14      點擊次數:2311

2病原、傳(chuan) 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據研究,小麥叢(cong) 矮病病毒(Wheat rosette virus)稱北方禾穀花葉病毒,屬彈狀病毒組。病毒粒體(ti) 杆狀,病毒質粒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內(nei) ,常單個(ge) 或多個(ge) ,成層或簇狀包在內(nei) 質網膜內(nei) 。在傳(chuan) 毒介體(ti) 灰飛虱唾液腺中病毒質粒隻有核衣殼而無外膜。病毒汁液體(ti) 外保毒期2~3天,稀釋限點10~100倍。叢(cong) 矮病潛育期因溫度不同而異,一般6~20天。小麥叢(cong) 矮病毒不經汁液、種子和土壤傳(chuan) 播,主要由灰飛虱傳(chuan) 毒。灰飛虱吸食後.需要在體(ti) 內(nei) 經一段循回期才能傳(chuan) 毒。日均溫26.7℃,平均10~15天,20℃時平均15.5天。1~2齡若蟲易得毒,而成蟲傳(chuan) 毒能力zui強。zui短獲毒期12小時,zui短傳(chuan) 毒時間20分鍾。獲毒率及傳(chuan) 毒率隨吸食時間延長而提高。一旦獲毒可終生帶毒,但不經卵傳(chuan) 遞。病毒隨帶毒若蟲且在其體(ti) 內(nei) 越冬。冬麥區灰飛虱秋季從(cong) 帶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遷飛至麥田為(wei) 害,造成早播秋苗發病。越冬帶毒若蟲在雜草根際或土縫中越冬,是翌年毒源,次年遷回麥苗為(wei) 害。小麥成熟後,灰飛虱遷飛至水稻、玉米、雜草等禾本科植物上為(wei) 害越夏。小麥、大麥等是病毒主要越冬寄主。稻套麥田更有利灰飛虱就近為(wei) 害和繁殖,發病重;冬麥早播田灰飛虱遷飛為(wei) 害早,發病重;鄰近草坡、雜草叢(cong) 生麥田發病重;夏秋多雨、冬暖春寒年份發病重。
3防治對策
1)清除田間和田邊雜草、灌冬水。破壞灰飛虱生存環境,減小灰飛虱的越冬基數。
2)小麥適期播種。本縣小麥zui適宜播種期在10月5~15日之間,而稻套麥又多在10月1日之前播種結束,小麥出苗後受稻田灰飛虱為(wei) 害機會(hui) 必然增多。因此,稻套麥播種不宜過早,以小麥與(yu) 水稻的共生期在7~10天左右為(wei) 宜。
3)藥劑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2%拌種,可減輕灰飛虱對小麥苗期的為(wei) 害。在小麥出苗至三葉期前和小麥返青期,每畝(mu) 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50~60g,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40g,或50%辛硫磷乳油60~80m1,加水50~60kg噴霧。並注意在田埂、地邊、路邊、溝邊噴藥,壓低蟲源,提高藥劑防治效果。

kaiyun开云真人
  • 聯係人:陳麗婷
  •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3號樓11-13樓
  • 郵箱:yangli@top17.net
  • 傳真:86-0571-86059660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更多信息

掃一掃
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2025kaiyun开云真人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xml    總訪問量:982737
    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