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又稱菌核軟腐病,是上海郊區油菜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危害嚴(yan) 重,影響油菜的產(chan) 量和質量,已成為(wei) 油菜繼續增產(chan) 的主要矛盾。本病除危害油菜外,還可危害大白菜、甘藍、馬鈴薯、番茄等多種蔬菜。
識別和發生:
病菌主要以菌核散落在土中或混雜不種子、肥料中越夏和越冬,在三四月間,氣候溫暖潮濕,菌核大量萌發,產(chan) 生子囊盤,放出大量病菌(子囊孢子),隨風傳(chuan) 播,侵害油菜。病菌早期多侵害基部葉柄,葉柄受害,通常在近地麵葉柄的兩(liang) 側(ce) 或泥土接觸的部分首先發病,病斑黃褐色或暗褐色,有時有不明顯的輪紋,上有灰白色黴層(菌絲(si) ),嚴(yan) 重時會(hui) 造成基腐,以後病菌可侵害葉片、莖杆及花瓣等,但多數是花瓣受害後落到葉片上引起葉片發病,先出現圓形水漬狀病斑,後變青褐色,有時生有輪紋,並在上麵生出灰白色黴層。病葉腐爛後搭附到莖上而引起莖杆發病。病莖起初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病斑,後轉為(wei) 灰白色。濕度大時,病部軟腐,表麵生有白黴。幹燥後,表皮破裂像麻絲(si) ,病杆常易被風吹倒,病部以上的枝葉,凋萎變黃,病莖內(nei) 部被破壞,腐爛成空心,並生有白黴及黑色鼠糞狀菌核。果莢受害後,褪色變白,種子瘦癟,內(nei) 生有細小菌核。
發病條件:
(1)菌源:連作田菌核殘留量多,中耕培土等工作不及時做好,就有利於(yu) 病菌生長繁殖,這是發病重的一個(ge) 因素;
(2)栽培管理:排水不良,種植過密,施氮肥不當,油菜生長過旺、倒伏等情況下,田間通風透光差、濕度大,也有利於(yu) 病菌繁殖;
(3)溫濕度:油菜早春遭受凍害,抗病力減弱,容易發病。上海我郊區三四月間氣溫較高,雨水較多的年份,發病往往較重,尤其是在油菜謝花盛期,如遇高溫多雨天氣,再加以上兩(liang) 個(ge) 條件的配合,病害就有流行的可能。
防治措施:
防治本病應該以農(nong) 業(ye) 防治為(wei) 重點,抓緊花期藥劑防治。
(1)農(nong) 業(ye) 防治:選育早熟、高產(chan) 、抗病品種,使謝花期與(yu) 病菌孢子主要傳(chuan) 播期盡量叉開而達到防病目的,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條根本措施;開深溝排水,做到雨停不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濕度;深耕深翻,深埋菌核;有計劃地實行與(yu) 麥子輪作和水旱輪作,避免連作;合理施肥等。
歡迎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