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體(ti) 化即是對土壤水分、肥力進行綜合性管理。通過一體(ti) 化管理技術,將灌溉與(yu) 施肥工作化開展,這樣的種植管理技術十分符合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當然,在目前的技術鄰域中,較為(wei) 令人期待是托普雲(yun) 農(nong) 自主研發的水肥一體(ti) 化自動控製係統,其不僅(jin) 能夠管理水肥,更以自動化控製運行,十分節省人力、物力。雖然目前水肥一體(ti) 化技術如此發達,但小編不得不提及水肥一體(ti) 化發展的四大階段:
個(ge) 階段,1975-1980年,嚐試階段。1975年陳永貴副總理從(cong) 墨西哥引進兩(liang) 套滴灌設備;1977年,新疆農(nong) 墾科學院魏一謙等專(zhuan) 家開展了園藝作物滴灌技術的試驗研究,並進行了示範。但由於(yu) 受當時技術以及進口設備價(jia) 格昂貴等因素的限製,滴灌技術的研究與(yu) 應用進展緩慢。
第二個(ge) 階段,1981-1995年,引進與(yu) 研究階段。20世紀80年代,部分單位在溫室大棚的蔬菜和花卉上開展了滴灌器材的研究和應用試驗。
第三個(ge) 階段,1996-2005年,國產(chan) 化與(yu) 示範階段。1996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引進了以色列成套滴灌設備,在兵團八師1 2 1團大田作物上進行了試驗示範和滴灌器材的國產(chan) 化砑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wei) 大田作物應用滴灌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1998年以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開展了棉花膜下滴灌的需水規律、灌溉製度、滴灌施肥、機械化作業(ye) 及相關(guan) 配套高產(chan) 栽培技術的試驗研究,並對進口滴灌設備、器材進行了吸收、消化、改進和創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滴灌設備及器材生產(chan) 技術,完善了田間設計及相關(guan) 農(nong) 藝配套技術,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蓬勃發展。到2005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滴灌麵積發展到33.3萬(wan) hm2,並開始向我國其他旱區輻射。
第四個(ge) 階段,2006年以後,規模化發展階段。“十一五”以來,滴灌應用的作物由棉花增加到加工番茄、玉米、小麥、甜菜、向日葵等,而且應用地域範圍逐步擴大,由新疆逐步向西北、華北、東(dong) 北等地推廣。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麵積達到0.27億(yi) hm2,滴灌麵積385.67萬(wan) hm2,占節水灌溉工程麵積的14%;其中2013年滴灌麵積淨增63萬(wan) hm2;新疆(包括兵團)已推廣了253.33萬(wan) hm2,目前約有59%麵積采用滴灌隨水施肥技術(兵團達到95%以上)。2002年農(nong) 業(ye) 部開始組織實施旱作節水農(nong) 業(ye) 項目。建立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核心示範區,集中開展試驗示範和技術集成。2012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農(nong) 業(ye) 節水綱要(2012-2020)》,強調積極發展水肥一體(ti) 化。農(nong) 業(ye) 部下發《關(guan) 於(yu) 推進農(nong) 田節水工作的意見》和《全國農(nong) 田節水示範活動工作方案》,將水肥一體(ti) 化列為(wei) 主推技術,強化技術集成和示範展示;2013年農(nong) 業(ye) 部還印發了《水肥一體(ti) 化技術指導意見》。